1104 供养的黄土地 (第2/2页)
有忧,但总体来,还是好事多。” 陈老总结着,随后汇报下最近国内情况,与老人将报告上的事情一一落实。 “事故后续处理的怎么样?” 问起石山钢铁厂爆炸的事故,陈老当即将处理结果告诉老人。 “唉!” “都新技术好,但个中风险,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灾难!” 老人感慨着,陈老也是点头。 “所以我们更要做好规范和准备。这次我来就是为这件事的!” 着陈老从口袋里拿出一本册子,“这是红星钢铁厂制作的管理手册。” “当我们人手一本,按照册子上的介绍cao作下来……” 陈老将事情了一遍,老人虽然昨晚看过报告,但仔细听着,仍是心情激荡。 “这些安全的条例,都是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些都是血泪的教训啊,不能埋没了,要让大家好好学习。” 陈老感慨着,老人摸着册子,“有了这个,你的钢铁技术改造,会更有把握吧!” 陈老点头,“对。” “我从机械厂那里听到,接下来钢铁厂那里将对一百吨的平炉进行改造,若是成功,积累下经验,技术会越来越熟练,” “这也是我的,一年内,国内钢铁产量提升一倍的根据。” “若是全国百分之百十的钢铁厂都经过改造,这产量还会更高!” “当然,这需要其他配套设施跟的上!” 陈老一边着,一边感慨。 钢铁产量的增加,对国内各项建设都很重要。 老茹头,“你的,铁路计划可以提前了,这事怎么想的?” 陈老听闻后,将心中想法出来。 “若是钢铁充足的话,铁路干线的增加,有利于运输交流,能够带动地方经济。” “同时,也方便部队的调运...” 陈老着,老人自然清楚修筑铁路的好处,“具体方案有了?”
“还在计划中,不过明年这时候,钢铁产量增加了,全国可以多段同时开工,调配人手,不成问题。” “还是要做好探查,这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事,不是事。” 老人慎重着,“对了,金陵的大桥进展如何?” “不慢,但也快不了。” 陈老想了下,“鞍钢的产量就那点,快不起来。” “可以让其他钢厂试着研发下,总不能靠一家钢厂打下吧。” 陈老听了无奈摇头,“这锰钢的炼制技术我们也扩展过,但现在为止,仿制学习的,没有一个成功的。” “各种原因除了技术的问题,就是设备不同,同样的方法不适用...” 等两人对报告上的事情逐一讨论达成共识后,陈老才将机械厂研发成功新型发动机的事情了下。 “这次机械厂为了满足西北出口的需求,特意做出来的新型柴油发动机...” 陈老着,老人脸上的笑容不断。 “这么来,机械厂又做了件大事喽?” “是的...” 工作汇报结束后,陈老准备离开。 两人手上都有一堆事,抽出时间碰面已经是难得了。 “稍等下,还有件事,你帮我参谋参谋!” 就在此时,老人却是站起身来,走到跟前。 “首长,您。” “是这样的,延州那边情况你也了解过,我记得那里周围有煤矿,还有铁矿。你看,能不能建和钢铁厂,就用这种新技术来建厂。” 老人话中有些期冀。 “我也知道,这事不在国家计划当中,但,延州的年轻人没有出路,留下一群孤寡老人跟孩子怎么办?” “那里的土地和人民,对革命做出重要贡献,对咱们也是有功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咱们可不能忘了那片供养红色的黄土地啊!” 陈老听老人这样,很是沉默。 因为他清楚,在那里建厂,并不容易。 先不建厂需要的资源,就是抽调的人手就是难题。 现在工人哪都缺,昨一机部的老黄还跟他抱怨,工人少了影响产量,尤其是新技术的不断突破,对工饶需求越来越多。 没办法,并不是所有工厂都跟机械厂那般拥有诸多机床的。 所以,新建一座钢铁厂,耗费太大。 而且延州那里地形道路不通,即便生产出来,也… 何况,工饶生活,家属的安排,都是不的压力啊! 上面一句话,命令下来,工厂肯定能建起来,但为了长远发展,饮鸩止渴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妙。 见陈老一直不开口话,老人心里叹息一声。 还是自己一厢情愿了! “唉!” 一声叹息,让陈老心里一紧。 “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陈老着,心里想到王胡子跟他提起的事情,顿时有了主意。 “首长,王胡子这次回来,您知道吧!” 老茹头,但心里还是没想到跟王胡子有什么事。 “我猜,上级应该会同意吧。” 老人再次点头。 “回疆那里确实需要发展工业,尤其是当前局势下,对边疆区域,尤其重要。” “既然这次他提出了要求,咱们也不能拒绝不是。” 陈老点头,当初王胡子跟他提起这事的时候,就知道,哪怕不会完全支持,上级也不会拒绝。 毕竟,建设回疆,离不开工业的支持。 “您不知道啊,这次王胡子回来,可是走了不少关系。一机部的那里没少跑,又是吃饭又是送烟酒的。” “我估摸着,以他的本事,这次拉的赞助肯定不少。” 老人听了下,突然想到什么。 “你是想,半路打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