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9 人口问题 (第2/2页)
> “嗯,这早餐挺丰盛的啊。” 说着端起碗,吹了一下,尝了一口,“嗯?这粥跟以前的味道不一样啊。” 看向唐秘书,“你做的?” “不是,我哪有这手艺啊。” 然后看向正在剥鸡蛋皮的杨小涛,心里有些无奈,这家伙做饭也这么好吃,还有本事,没天理了。 “他的功劳。” 随即将杨小涛去厨房做早餐的事说了出来。 杨小涛笑着,“首长,我这手艺您是不知道,等下次您去我家坐坐,我那园子里的菜啊,水果啊,给您整一桌。” 说着将剥皮的鸡蛋放在老人碗里。 “好,有空,去你那走走,看看,尝尝。” 老人家笑着,然后继续喝着米粥,不一会儿又感慨着,“这粥的味道不错。” “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看来没少钻研厨艺啊。” 杨小涛笑着,然后将桌上的小瓶子打开,“首长,这是我那外婆做的腌萝卜条,清脆爽口,正好就着吃。” 老人家见了连连摆手,他是知道杨小涛去沪上的原因,“不用,这粥就挺开胃的。” “首长,外婆要是知道她做的腌萝卜条您都不吃,肯定很伤心的。” 老人家一愣,随即笑着,“你啊,伱。” 没多说,用筷子夹了一根,放在碗里,然后一点一点的吃着。 见此,唐秘书也拿起米粥吃这顿快到中午的早饭。 三人吃饭时候没说话,很快就将盆里的米粥喝完,一粒小米都不剩。 吃完饭,老人的脸色明显好看多了。 唐秘书收拾碗筷,老人则是跟杨小涛走到排椅上坐下。 杨小涛下意识的就拉起老人家的手,“首长,您得保证身体啊。” “这长时间熬夜,可不行。” “也不是经常熬夜,这次实在是碰上事多了。”
老人家说着,但一旁的唐秘书听了站起来皱眉,却也没说破。 杨小涛自是清楚,也没再多说,只是尽力传递着能量。 老人家抬头看看墙上的时钟,脸色凝重,“这次着急将你找来,确实有些事给你说一下。” “一会儿我要去机场,所以咱们长话短说。” “首长,您说。” 杨小涛端正身子认真听着。 “嗯,两件事。” “第一件事,最近有不少学者向我们提交意见书。” “上面明确列出,若是按照我国现在人口增加的速度,用不了三十年,我们就要面临人口过多会造成的各种社会压力。” “同时还有粮食问题.” 老人家将事情简短说明,最后总结道,“他们联名发表意见,认为我们要设定方针,实行计划生育,认为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就好。” 杨小涛在一旁听得真切,这件事他想过,却没想到现在就被人提出来了。 至于计划生育到底是好还是坏,他都不方便多说。 因为作为这个时代的精英,面前的老人家以及他的同伴们肯定有他们的考量标准。 他不觉得自己多出来数十年的经验,就能吊打这个时代的精英。 他是穿越者,但不是,神仙。 杨小涛没急着发表意见,老人家继续说道,“这其中,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 “我问过博先同志,他给出的意见是让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所以就将你请来了。” 杨小涛明白这次来的任务,沉思片刻后,才组织语言说道,“首长,粮食问题涉及到各个方面。” “要有好的耕种土地,要有好的种子,有肥料,有水利设施,有农药除虫,还要有便利的机械等等。” “不是说有了种子就一定能长出好庄稼的。” “一个合格的庄稼汉,天干了要浇水,长草了要除草,下大雨了要排水,刮风时候还要看着吹没吹倒,绝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能照料好庄稼的。” 杨小涛说完这些,老人听了频频点头,同时在心里认为,杨小涛是同意这份计划的。 可下一秒,杨小涛却是话锋一转,“但这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这次,我们农科院在水稻研究上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相信,未来两年内肯定会出现一批优良的杂交水稻。” “即便是以现在的方式劳作,也能增产一半。” “况且,未来我们可以研发出更优质的水稻,彻底解决我国的饥荒。” “此外我们的农用机械,我们的化肥,还有农药什么,这些年一直都在发展着,也是在上前进步的。” 杨小涛认真的说着,“所以,这什么因为粮食短缺而主动限制人口的言论,我是不认同的。” 闻言,老人家起身走到窗前,感受着炙热的阳光,脸上严肃,“你认为,高产水稻可行?” 杨小涛走到身后,用肯定的语气说道,“首长,我们这次南下,余主任跟我说起过一句话。” “什么话?” “连我们的敌人都重视的东西,都舍出性命要破坏的东西,那肯定是好东西。” 闻言,老人一震。 随即转头认真看着杨小涛,“你说的对。” “粮食不是问题了,但人口” 杨小涛再次开口,“人口多了必然造成社会压力,但现在看来,这人口,还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只要将医疗提升上来,将避孕、节育措施做到位,人民心里是有杆秤的。” “他们会考虑当下家庭实力,知道什么时候该要孩子,要几个孩子。” 杨小涛说着,没有发现身后唐秘书的脸色很是古怪。 这什么避孕节育的,这家伙懂得真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