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寒心 (第2/2页)
衍第一个反应就是:丫是肯定是李自成派来的jianian细,要离间自己与朝廷的关系! 于是便有了苗绍、陈勋、许铭三人暴打太监的场面,可是三人几乎将那太监打成残废,太监也依然没有改口,刘衍便挥了挥手,道:“给些银子,让他走吧。” “还不快滚!” “是,杂家这就滚!” 那太监挣扎着起身,狼狈的逃出了大帐,随即苗绍便问道:“督臣,这个太监不能留啊,那是个隐患,不如杀了!” 刘衍道:“王承恩是个人精,他会善后的,自有人灭口,不用咱们动手。” 陈勋担忧的道:“督臣,陛下要免去督臣山东总督的职务,这算哪门子事啊!督臣准备怎么办?” 许铭想的更深一层,道:“是不是督臣不准备返回山东的事情,被陛下看透了?” 其余王越、汪博、张义、荀景云、钱樰、沈拓等人也全都在场,众人对此也非常的担忧。 而刘衍则是下意识的摇了摇头,崇祯帝虽然也是一个聪明人,但是其性格缺陷太严重了,又太信赖那些东林党人,对于权谋方面并没有 高深的造诣。 如果是嘉靖、万历那样几乎是万年老狐狸的存在,刘衍自然会如履薄冰,可是崇祯帝与这两位“先帝”相比,就是一个白,至少在帝王权术上,根本不是一个层面。 倒不是刘衍看不起崇祯帝,而是现在刘衍只是就事论事,并没表露出任何准备率军驻扎北京的企图,崇祯帝定然是看不出刘衍下一步计划的。 “也许,咱们的陛下是被朝中那些文官灌输了太多的东西,认为武将就应该听令,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反抗,否则就是欺君罔上,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打压!”
刘衍苦笑着道:“陛下是把我当成曹cao,甚至是董卓了!” 苗绍不以为意的道:“我看咱们这位陛下虽然励精图治,可却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结果就是越忙越乱,越勤政国朝败亡的就越快!督臣也不必拘泥于虚名,该干什么就放手去干,反正有咱们十几万将士追随,有何可惧!” 陈勋、许铭、王越等人也是纷纷赞同,就连一向古板的荀景云,此时也是微微点头。 刘衍点零头,但是心中依然很不舒服,甚至很寒心。自己率领新军将士浴血奋战,可以已经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至少暂时已经解决了满清入关的威胁。 可就算是这样的巨大功劳,崇祯帝依然秉承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依然听从朝中那些文官的荒谬论调,将自己与大军将士当成威胁皇权 的首要存在,如何不让人寒心? 后世史学家都认为,崇祯帝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他勤政爱民、勤俭节约、痛恨腐败、对外强硬,可以聚集了一个明君应有的所有属性。 但是崇祯帝也有着固执、刻薄、寡恩的性格,而且最为严重的是,崇祯帝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如何治理国家,在国政中偏听偏信,将文官,具体点是东林党这样的清流当成忠良,一上来就铲除了魏忠贤,裁撤东厂、西厂,自废耳目、破坏朝局平衡,让东林党一家独大,形成所谓的“众正盈朝”的局面。 也就是这样的局面,让魏忠贤时代还能够维持的辽东局势、西北局势,几乎是瞬间土崩瓦解,让大明进入到辽东大片国土沦丧、西北百万流寇肆虐的境地! 所以此时刘衍非常赞同苗绍的话,崇祯帝有一颗挽救大明的心,却没有挽救大明的能力,所以越忙越乱。 如果此时是承平时节,也许崇祯帝会是一个不错的守成之君,或者是一个碌碌无为的过渡君王。 可是崇祯帝的运气太差了,不但遇到了明末这个大乱世,还遇上了东林党这些奇葩臣子,遇到了满清这个运气爆棚的“捡漏”王,遇到了李自成这个千年难出一个的搅屎棍,遇到了吴三桂这个足以排到历史前三的大汉jianian,也真是可悲可叹了! 此时刘衍盯着大帐内铺在桌子上的舆图,终于下定了决心,对 苗绍、许铭、陈勋等众人道:“咱们一路从大盘墩走来,其中的艰辛有多少,大家心中都有数,如今咱们到了最难的关口,将来何去何从,本督现在要做一个决断了!” 苗绍、许铭、陈勋、荀景云等人纷纷抱拳,大声道:“属下愿随督臣刀山火海,一往无前!” “好!” 刘衍大声道:“如今大明就好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勇士,非一剂猛药不能救治,而本督与诸位便是这味猛药,咱们在山东推行的新政,便是这味猛药!” “想让大明将这味猛药喝下去,就需要咱们兵行险着,甚至是以身犯险了,不知道诸位可愿助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