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已是十里繁荣  (第2/2页)
r>    “你出资的数目不,到时候我会把账目明细都给你。”霍先生点头。    观礼结束后,还有活动要参加。    受邀前来参加的港澳人士均在受邀的行粒    这是惯例。    本着少话的原则,徐洛极少发言。    同时在一些项目上,也不求太出格,尽量和同行的港澳人士差不多一个水平。    比如有人捐款一百万港币,他也就捐款一百万。    等到这一切都结束后,他与这些港澳人士分别,本来他还想去看《末代皇帝》的拍摄现场。    从筹备这部电影开始,到现在一年的时间。    不过现在演员们正在长春拍戏,没能亲自见到。    于是转到中关村。    此时的中关村已经有40家科技企业,并在京城拥影电子一条街”的名声。    这里最知名的公司是“两通两海”,信通、四通、京海、科海,它们的创办人无一例外都是中科院的科研人员。    而且信通公司也不过是两层楼的铁皮房子,里面是木头的,外面包着铁皮。    大街都是数不胜数的人骑着三轮儿送货,端着盒饭炒货等等。    徐洛看得暗自摇头。    想要做半导体或者是计算机,现在国内没有这个市场。
    现在的中关村能做的事情就是从国外了解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产品,并通过贸易的手段将这些东西带到国内来。    一边培育市场,一边完成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原始积累。    他没这个能力去培养市场,或者是孵化整个产业。    人要有自知之明。    所以几后,徐洛和保镖及秘书来到深圳。    此时的深圳在1983年基础上,引进外资的局面更大,路子更宽,全年与客商共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    热闹的大街上大部分都是自行车,偶尔出现几辆汽车,才有在改变的感觉。    徐洛没有时间去研究这些改变,直接去参加盐田港的洽谈会议。    然而会议的结果并不理想,主办方拒绝他投资的建议,但表示欢迎他对后期的项目进行投资。    如同他想的那样,盐田港是国家重要项目,不会允许外人投资,顶多就是成立一个码头收租生意。    “事实上,不止是你想要投资盐田港。”一位领导道,“比如霍李胡郭郑等人,我们感谢你们对国家经济的建设,不过港口是重大工程,我们需要独自经营。”    港口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和跨境贸易的核心环节,在一些国家是不会让开给私人经营。    这跟捐多少没有关系,因为这里不是西方国家。    所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福    徐洛没有丝毫气馁,微笑着道:“既然这样,这场投资我暂时不参与,不过后期的工程我希望我可以在有限考虑者,因为我们在经营码头上有经验。”    “一定,如果我们基建做好,后续的开发一定会找最合适的合作者。”领导回答道。    虽然会谈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不过徐洛表示会在向深大捐助三百万人民币,同时向两所医院捐两百万人民币。    领导们对他的慷慨解囊、倾情相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巴拉巴拉。    可能是因为拒绝他投资盐田港,且这么久才通知他而感到不好意思。    一位领导又道:“不过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允许外商投资的项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