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喷不动了  (第1/2页)
    “是啊。”    范宁摸了摸鼻子,自己出名了?    他的确出名了,不过更多的是在朝臣之中。    “天呐,真是你!”    李彦琴仿佛撞见稀罕的小动物般,上上下下打量范宁个不停。    “这几日我爷爷时不时就提起你,说刑部的张尚书应该奖你几万两银子。”    “你提取指纹的法子,让刑部在短短几日就破了好几桩尘封已久的大案,引得龙颜大悦,给予了刑部上上下下不少封赏。”    一旁的四皇子怔住。    朝中的动静他如何不晓得?    刑部这几日跟打了鸡血似的,引导全国各地衙门攻克当地的疑难大案。    一件件动辄几年,乃至十几年都没有进展的大案,短时间内密集的被侦破。    此举既振奋当地百姓人心,也增加了朝廷威望。    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四皇子也曾好奇其中缘故,奈何刑部里他插不上手,无从打探起。    万万没想到,一切的始作俑者竟然就是他半路捡来的“野朋友”!    方林也露出了惊容。    这范宁竟有这般大的来头?    来自一位尚书的赏识,这可比埋头苦学二十载管用得多。    人家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位平民的命运。    秦长生深深注视着范宁。    哪怕他是祭酒门人,未来前途无量,也难免生出欣羡之心。    因为他想起来何时听过范宁的名字了——他老师祭酒口中。    那是三日前的下午,祭酒从朝中归来便独立庭院中望天无言。    他询问之下,祭酒才感慨说,自己一生致力于弘扬儒学,门人弟子遍天下,百年后却未必能及一个道士名留史册。    人生在世必有追求。    有的是为了利,也有人是为了名。    祭酒便是后者,不过,他更在意的是身后名。    致仕以来两袖清风,作风正派,在儒学弘扬上呕心沥血,孜孜不倦。    只求百年后史学家的笔下能留下他的名字。    他这番话透露出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范宁可能会名留史册——作为指纹提取的开创者。    这是秦长生不敢想,想了也没用的。    范宁一个小道士却已经唾手可得。    学子们望向范宁的目光变了。    其中有不忿的,觉得一个乡村小道士不配庙堂之高的尚书赏识。    更多的则是羡慕或者嫉妒。    他们哪会知道,范宁根本不在乎这些。    他在乎的是银子。    刑部真奖他几万两银子,他原地摆烂。    买一千亩地,建一座大房子,娶個三妻四妾,当个没出息的地主,快快活活过一辈子。    不过他明白,这是李尚书眼瞅着刑部大放光彩的酸话。    赏不赏还得是刑部说了算。    这里面的水太深了,他把握不住。    “李小姐过奖了,不过是无意中的发现罢了,不值一提。”    范宁谦虚道,心里盘算着四皇子那的一千两赏银。    其原话是得到李尚书的赞许。    自己就对一个例子提了个改进建议,似乎还不太够啊。    他瞧了眼二楼的入口。    刚才李彦琴就是从二楼下来的,很可能那位尚书就在二楼听着楼下议论呢。    得加把火力。    “关于这本《算术启蒙》,我还有不少建议。”    “比如三角定律篇,我曾发现了一个理论,叫做勾股定理,你们可以补充进去,它是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各自复乘相加之和等于斜边复乘。”    范宁发现《算术启蒙》里并没有大名鼎鼎的勾股定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