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要过年了 (第2/3页)
他去破案的话,的确是有点难为他了。 如果打电话来的不是孔凡松,他估计是不会接这样的任务的。 自己不是专业人士。贸贸然插手破案。是会被人笑话的好吧。 远远看到一艘巨大的货轮。一时间有些惊讶。 这艘货轮,居然比昨天看到的那艘还大。昨天那艘是日谍徐盛的。运输量可能在1000吨左右。但是现在看到的,绝对是大家伙,运输量可能有2000吨以上。总的排水量可能超过3000吨。 如果放在欧美,这样的货轮当然不算什么。可是,在华夏,排水量超过3000吨的货轮,绝对算是大号的了。 这种级别的货轮,国内肯定是无法建造的。只有进口。价格不菲。 孔家毕竟掌管财政部啊!就是有钱。 到达货轮旁边。 已经有人等候。 双方认识。孔家也有人来。叫做孔有年。 孔有年就是船主。货轮是登记在他的名下的。船名叫做吉利号。标准排水量3500吨。 这是一艘散装货轮。有四个船舱。可以分别装载不同的货物。 “我们刚从南洋回来。装的都是蔗糖。” “从马尼拉出发的时候,有三十七名船员。还有一百二十五个客人。” “路过广州的时候,有五十三个客人下船。又上来一百三十七个客人。有七个船员离开。” “到泉州的时候……” “到温州的时候……” 孔有年简单的介绍情况。还拿来了航海日志。 张庸翻了翻航海日志。上面记录的情况还是比较详实的。上来多少人。下去多少人。卸载多少货物。装载多少货物。可以得出结论。这艘货轮有点像公交车。每站都停。人员和物资上上下下,进进出出。 “五个人是什么时候不见的?” “不知道。” “也就说,可能在广州靠岸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失踪了?” “或许吧!” 孔有年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他们以前也没发生过这样的事。因为很少有客人会离开船。 如果有客人要离开船只的话,也会提前打招呼。相对来说,客人更加紧张船只会开走。因为已经给了钱了。 “我们可以上船看看吗?” “请。” 孔有年带着他们上船。 张庸切换经济模式。发现好几个黄金标志。 毕竟是孔家的船,带着一些黄金,也是显而易见的。从马尼拉回来,船费就得一根小金条吧。 切换回到正常模式。也有好几个武器标志。 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孔家的船,上面肯定是配备有武器的。 三十多个船员,配备三十多件武器,也是很正常的事。除了一般的手枪,可能还有机枪。 外面的大海并不安全。海盗随时都有可能出现。 “对了。你们是单船还是船队?” “船队。我们一共有五艘船。其他四艘都往吴淞口码头去了。” “会不会那五个人上错船了?” “应该不会。其他四艘船是没有客人的。都是单纯的货物运输。” “好吧……” 张庸没有再问什么。 好像应该请林北秋那样的人来调查。 自己除了抓日谍,其他的本事,真的稀松平常。想要成为名侦探?想多了。 “你们带私货了吗?”谷八峰忽然问道。 张庸:??? 随即反应过来。 对了。忘记问最重要的一点了。 孔家的船,有没有夹带私货。如果有,那情况就复杂多了。 所谓的私货,有很多的种类。如外国的香烟、香水、洋火、相机、胶卷什么的。都在夹带的系列。不用缴税。 但是,更多的时候,所谓的私货,其实特指一种产品。那就是烟土。 之前张庸就知道,孔家私底下是有贩卖烟土的。还存放在财政部的仓库里。结果还被日谍盯上了。 现在,孔家的船队从南洋回来,如果不带一点烟土,反而不正常。 “这个,带了一点。一点。”果然,孔有年没有隐瞒。但是数量显然也没有说实话。 张庸不由得怀疑。所谓的蔗糖,是不是全部都是烟土。 后来想想又觉得太夸张。 毕竟,几千吨蔗糖,可以理解。几千吨烟土,那就恐怖了。 一吨就是2000斤啊!5000吨烟土,那就是一千万斤了。如此恐怖的数量,绝对会吓死人的好吧。估计孔家也不敢一下子搞来那么多的货。南洋估计也没有谁能提供那么大的量。 除非是跑东印度公司去…… 但是几千斤估计是有的。这个数量完全在孔家正常的消化能力之内。 “都还在吗?” “都在。都在。我们仔细看过了。” “那我没有问题了。” 谷八峰转头看着张庸。 本来以为是有人冲着烟土来的。被否定了。 既然不是冲着烟土来的。那就复杂了。神秘消失的五个人,到底是什么来路? “有你们孔家人吗?” “没有。”
“那你们为什么如此紧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