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另起炉灶 (第3/3页)
是怎么回事?
不伦不类…… 被人笑话…… “报告!” “进来!” 周洋开门。带着张庸进去。 里面是很大的作战室。四周墙壁都挂着地图。中间放着巨大的沙盘。 钱司令正站在一张地图前面沉思。 “过来。” “是。” 张庸疑惑的走过去。 看到钱司令面前的地图,有很多红色的箭头。 箭头指向一个蓝色的圆圈。 “能看出什么来吗?” “我们是要主动进攻,收复虹口?” “哦?你看出来了?” “能看到。” “好,好!” 钱司令很高兴。 他还以为要跟张庸解释呢! 没想到,张庸居然看出来了。那就好。那就好。 张庸坦然承认。 他的确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是国军主动进攻,试图消灭虹口日军的计划。 虽然上面没有具体标注部队名称,也没有更加详细的说明。但是他一眼就看出来了。 因为这就是明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基本作战计划。 淞沪抗战,是国军主动发起的。目标是消灭驻扎虹口的日寇海军陆战队。总兵力大约七千人。 国军集中了最精锐的三个军,六个师,大约五万人。试图速战速决。结果,事与愿违。没成功。战事胶着。然后日寇疯狂增兵。大炮巨舰也赶来支援。然后日寇占据上风。国军被迫投入更多兵力。日寇也投入更多兵力。然后日寇从杭州湾登陆。最终,国军溃败,丢失淞沪。随后又丢失金陵。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是计划有问题吗? 当然不是。 计划没有任何问题。 制定计划的就是钱司令。或者叫钱主任。 集中三个军,六个师,五万人,攻击日寇的七千人。兵力对比七比一。可以说是很稳。 可是,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是国军的执行能力不行?当然不是。 在开战之初,这三个军都是坚决执行命令的。打得很勇。 问题出在哪里? 是战斗力不行。 现实很残酷。国军五万人,就是打不过日寇七千人。 因为双方的战斗力,是存在巨大的代差的。注意,是代差。是相差了一代、两代的战斗力。双方根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日寇战斗力是立体的。国军的战斗力仅仅局限于地面。 日寇有飞机,有巨舰,有大炮。 日寇有巡洋舰的支援,舰炮口径最大203毫米。后期还有300多毫米的战列舰赶来支援。 300多毫米的巨炮啊! 一发炮弹下来,国军一个排,基本伤亡殆尽。 如果是队形密集的话,半个连可能都炸没了。 还有飞机的全天候压制。 而国军只有陆地火炮。最大口径只有150毫米。还被日寇飞机盯的死死的,基本损失殆尽。作用不大。 怎么打? 没法打。 客观的来说,在当时,在平原地区,和日寇交手,华夏的任何一支军队都打不赢。 面对海陆空的联合火力,单纯的陆地步兵没法扛。 只有用空间换时间。等日寇占领平原地区,开始进入山地作战。才有可能利用山区地形,逐渐和日寇进行消耗战、拉锯战。最终将日寇拖垮。事实上,日寇的确是被拖垮了。不堪重负。孤注一掷。铤而走险。最终走向灭亡。 但是现在,似乎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个残酷的现实。 或者不愿意去想。 都觉得用五万人去打七千人,肯定能打赢了。 张庸也不敢说破。 说出去也没人信。 他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特工。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即可。 “坐。” “是。” 张庸在沙盘边坐下来。 因为只有这里有凳子。 钱司令也跟着坐下来。指着沙盘。直言不讳。 “中日必有一战。” “是。” “我们要先发制人。将驻扎虹口的日寇都全部驱逐出去。” “是。” “日寇估计也意识到了。所以,最近很疯狂啊!都敢向我们示威了。抓我们的人。还杀我们的人。这些杂碎!不能放过他们!张庸!” “到!” “抓住那些杂碎,将他们就地严惩。” “是。” 张庸肃然答应。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