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六章:世界中心将从大明,转向朱棣! (第5/5页)
查了片刻,对朱棣说道:“有些严重,身上有四处枪伤,多处刀伤……” 能不能活,就看命硬不硬了。 说实话,目睹了刚才一战。 他特别欣赏这个弃文从武的小将。 若是他麾下,他肯定重用。 朱棣迅速命人给孙元楚包扎止血。 由副管带,暂时统帅第一营。 赶来的海军将士负责打扫战场,同时前往堡垒,接管堡垒。 “殿下,陈忠还有口气!”朱棣在查看伤兵时,俞靖匆匆跑来,“要不要救?” 救也就是救一救。 对方伤势比孙元楚重好几倍。 能不能活,已经不看命硬不硬。 而要看老天爷! 朱棣略微沉吟:“尽可能救治。” 陈忠这个人,他挺欣赏。 …… 当夜。 堡垒内。 朱棣来到孙元楚、陈忠养病的房间内。 他们这么多人,堡垒内房舍紧张。 只能安排孙元楚和陈忠共用一个房间。 朱棣站在孙元楚病床前,看着脸色苍白,依旧昏迷的孙元楚,询问随军郎中:“孙元楚的情况怎么样?” 郎中凝重道:“禀殿下,孙管带体内的弹丸,属下已经去除,索性,都在胳膊和大腿上,并未伤及骨头,并不严重,失血过多,属下也已经开了最好的补血方子,只要接下来一两天内,不要发烧,就应该没有大碍……” 朱棣认真倾听。 孙元楚这小子,他很看好。 别看是个读书人,可有韧劲儿。 他能凭竞争,一关关闯过来,担任管带职务。 说实话。 付出的努力十分大。 一些跟随他纵横草原的老兄弟中。 有好几个,他就十分看好。 甚至,当初还专门让谭渊辅导这几个老兄弟兵法。 教他们识字。 可这几个老兄弟,在学习上的努力,连孙元楚在训练中,一半刻苦用功也做不到。 最终在竞争中落败。 只能去担任副管带。 今天的血勇拼杀。 也证明了。 孙元楚这个管带名副其实。 “今天夜里,你辛苦一点,给孙元楚体外降温,确保他不要发烧。” “殿下放心,属下明白。” 朱棣转向陈忠。 陈忠明显已经开始发烧。 额头覆着一块湿布,失血过多的脸,此刻却一片紫红,“他呢?” 郎中十分悲观摇头,“殿下,属下已经给他用了降温和补血的方子,不过效果很差,能不能活,就只能看他命硬不硬,老天给不给他活路。” 对陈忠这种情况。 他作为郎中,只能医者仁心,尽人事听天命了。 朱棣点点头,又看了眼孙元楚,从房间内走出。 抬头看着南海的月亮。 ‘也不知,民丰学的如何了?’ 随军郎中,是实践医术最好的地方。 等民丰学成后,就让他到军中,跟着军营郎中实践几年。 现在军中已经开始做手术、并且,他已经让随军郎中,试着去解剖敌军战死者。 以及为敌军严重部位,如胸部、腹部中弹者做手术。 其实,不是救人。 这种情况,能救活那不是郎中的功劳,是天不收。 他只是希望,借战争,促使医学进步。 早期的中医。 外科手术也十分常见。 可经过千百年发展,中医在外科手术方面,反而越来越衰落。 战争中,有无数的尸体,很多的伤者,可以供郎中们去研究。 解剖尸体,可以用敌军的。 己方一些重伤判定死亡的将士,如果愿意尝试,争一线生机,郎中也会提供外科手术治疗。 至于敌方。 不会征询对方意见。 只要郎中认为有研究价值。 就可以直接灌一碗麻服散,然后进行外科手术实验。 残忍是残忍一点。 但这就是现实。 任何的技术进步,都是如此。 他不会因此而不做。 …… 于此同时。 沐英房间内。 蓝玉急迫道:“一会儿咱们就去找朱老四,让他派几艘船,送咱们启程,最好明天就动身,我们必须尽快回朝,尽快学习,再这样下去,四海这些蛮夷小国,先进性恐怕都会超过咱们大明!” …… 观摩至此,他现在只想马上回朝。 抓紧行动起来。 同时,试着进言,看看陛下、太子爷,能不能让大明上上下下,怀着谦虚之心,放下所有狭隘想法,向朱四郎学习。 不学。 大明会一步步落后。 乃至,失去天下中心的位置! 最终,必然会向朱老四转移! 沐英震惊看着蓝玉。 …… 当晚。 二人联袂找到朱棣。 说明来意后,朱棣同意。 翌日。 朱棣派出五艘装配火炮的战船,其中两艘还是配有十二门火炮的中型战船。 …… 于此同时。 陈寿统帅数十艘战船,三千新军靠近巴拉望岛。 梁道明、吕珍也终于抵达吕宋附近……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各位书友,八千字,做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