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四百六十四章:倭寇在大明向朱棣效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四章:倭寇在大明向朱棣效忠 (第4/5页)

/br>    当时正处于燕京大建设时期。

    他想动手最后又忍住了。

    随着燕京大建设中。

    炼钢技术、冶铁高炉技术又发生突破性进展。

    他灭陈朝的冲动,反而不强烈了。

    后来,燧发枪这些技术的突破,他就更加没有迫切性了。

    “随着咱们蒸汽机技术的突破,以及靳宓他们提出,转炉炼钢的想法后,我灭陈朝的迫切性,已经没有了,我们有足够的技术优势,想什么时候灭他,都可以。”

    “但这么好的一个垄断性精英经济对照研究对象,可并不好找,陈朝暂时存在,对咱们燕藩政权,未来数百年都有十分大好处。”

    “这些年,在我刻意的放水中,锦衣卫没少窃取一些影响不大的技术,比如手摇缝纫机的制作、竹编行李箱羊皮鞣制技术、棉麻混纺帆布技术……”

    徐妙云提醒道:“以前,我判断,等父皇、母后不在了,中原和咱们翻脸后,这些技术会迅速在中原泛滥,不过,这次咱们带回这么多东西,造成的刺激这么大,你说,这些被你故意放水,让锦衣卫窃取的技术,会不会先在陈朝出现,然后陈朝上供给朝廷,如此便是陈朝窃取技术,而非锦衣卫了。”

    陈朝和大明经贸往来这一步棋,走的着实很高明。

    很多锦衣卫窃取的技术。

    只要先去陈朝洗一下,就会变得光明正大了。

    到时候,中原的工商业主,就可以正大光明说一句:我们向陈朝学习的,至于陈朝怎么得到的,你燕藩去找陈朝,别来找我们的麻烦!

    “有这种可能。”朱棣不由笑笑。

    徐妙云也摇头笑了,笑过后,叹了口气,询问:“大哥和你单独乘坐马车时,没有询问你,如何解决大明保护主义这个问题?”

    朱棣脸上笑容消失,又勉强笑笑,“咱们财部下设的经济研究司的各种经济学研究论述,锦衣卫都弄到了,大哥想来已经从中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以及解决办法。”

    整个燕藩的锦衣卫系统,早被军情司完全渗透了。

    早期安排进去的一名军情司优秀成员。

    如今在毛骧暗中支持下,已经成了燕藩锦衣卫千户的左膀右臂了。

    也正是为了支持这些军情司成员,渗透到燕藩锦衣卫系统更高层。

    所以,这些年,毛骧不断把各种技术、经济研究司的各种研究论述,拿出来,通过巧妙合理的安排,成为军情司这些打入锦衣卫系统兄弟的功劳。

    以至于,毛老六总是得意洋洋说:燕藩境内的锦衣卫,已经成了披着锦衣卫皮的军情司了,镇抚司衙门可千万不要从燕藩锦衣卫系统提拔优秀成员回大明,不然就算少爷你不让我在大明境内发展军情司,可镇抚司衙门发展,我也没办法。

    ……

    一夜好梦。

    翌日,五更天。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朱棣、徐妙云被郎朗晨诵声吵醒。

    二人缓缓睁开眼睛。

    朱棣爬起来,推开窗户。

    徐妙云跪坐在朱棣身边,夫妻二人向窗外看去。

    一群青年人,身穿大明红色分体式新式陆军军服,背着火铳,朗诵着孟子三章,从院子外面晨跑而过。

    朱棣、徐妙云相视一笑。

    徐妙云看着,含笑道:“雄英把他们以前的好习惯,传到了这个千人营中了。”

    话中,眸中不由流出缅怀之色。

    当初,东旭他们一群孩子,每天都是这样,五更天就开始一路小跑晨诵出村。

    直到家里面早饭做好的时候,才会晨诵回来。

    千人营将士跑过去后。

    就见东旭他们,跟在后面小跑着。

    “阿爹、娘亲,我们也去了。”祈婳兄妹三人,不知什么时候到了院子里,看到东旭时,祈婳欢快丢下一句话,兄妹三人小跑着出了院子,加入师兄师姐们的小跑队列中。

    徐妙云挽住朱棣胳膊,微微侧头靠着朱棣肩膀,看着孩子们渐渐消失在视线中,情不自禁喃呢:“真好……”

    昔日的土桥村变了。

    但也没变。

    更多青年人,继承了土桥村精神。

    她忽然间,对大明,不那么悲观了。

    ……

    早饭时间。

    蓝玉就独自一人跑来蹭饭了。

    美名其曰,燕王家的饭,吃一顿,都能炫耀一辈子。

    早饭后。

    在蓝玉陪同下。

    朱棣来到原来的打谷场。

    秋收打谷,平日里,就是将士们的训练场地,也是营区。

    打谷场比以前更大了。

    等他们抵达时。

    一千身穿火红新式军服的大小伙子,已经列阵而立。

    雄英站在队列第一排最左侧。

    他们带回来,准备送给千人营的火器,全都整齐摆放在旁边。

    朱棣抵近,站定后。

    雄英小跑来到朱棣面前,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