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七章:日落之战! (第5/5页)
时。 朱棣率领众人,骑马来到海峡北岸。 端坐马背,举起望远镜。 对岸。 海边百步外,一条横亘海岸,由石头、尸体垒砌的防线,透过望远镜映入眼帘。 防线后方。 林立的诸侯联军兵,清晰可见。 “长管身火铳不多,大多都是类似咱们大明以前装备的短管身三眼铳。”蓝玉举着望远镜观察,小声总结道:“虽然武器有些落后,但对方在海岸滩涂百步外建立的这条藏身防线,不容易啃下来。” 柳升笑笑,“梁国公,打个赌如何,休整一天,明天一天,我军必能攻克这条防线?” 蓝玉为首众人,不由好奇看向柳升。 柳升看了眼朱棣,然后笑道:“此行南下,不光我们陆军,其实海军也南下,还有一部分,运输辎重的游轮,今晚,就让混成骑兵协,借着夜晚,乘坐游轮绕道诸侯联军背后登陆,明早,海军战船进入海峡,炮击对面防线,同时,搭建浮桥……” 又是海陆协同! 蓝玉、沐英相互对视。 他们的思维,还是没有跟上燕藩。 刚才竟然没想到这样打! 在这倭国四面环海之地。 只要有大船,陆军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陆。 同时,只要有足够多的海军火炮,对面所谓的坚固防线,便如同纸糊的。 柳升在大明时,有能力,但绝不是最拔尖的武将。 可瞧瞧,去了燕藩数年。 这战争思维,明显走在了他们前面。 蓝玉为首,一群大明将领产生了强烈紧迫感。 这不是柳升的天赋。 是燕藩开阔了柳升的眼界,从而,其战争思维走在了他们前面。 这,恰恰是被中原那些保守派,称之为奇yin巧技所带来的! 技术的迅速进步。 燕藩军人,在拥有新装备的同时,也在迅速适应新装备,研究新装备,形成开阔的战略思维和视野! 朱棣放下望远镜,转头笑道:“就这么打,去安排吧!” “是!” 柳升敬礼后,策马离开。 …… 当夜,十艘游轮,在随行高丽民夫的帮助下,将装运的辎重卸下。 在夜色中,载着混成骑兵协两个标战马和将士,悄悄离开。 翌日。 “好的的船!” “一二三……” “嘶!一千五百门火炮!” “完了,完了……” …… 当足利义满率领诸侯大名,从福冈营垒内赶来时,就看到,防线后面,士气全无,颓丧的己方士卒,惊恐不安,盯着海峡内,一字排开的数十艘战船! 一艘艘海船,大小不一。 全都侧舷一字排开,黑黝黝的火炮炮口,从炮窗内探出,对准这边。 大的战船,一侧就有数十门,即便是小的,也有十五门! 并不太长的海峡,密集了一千五百门火炮! 足利义满为首所有诸侯大名,脸色都极为难堪。 他们是第一次亲眼见到燕藩的海军! 这辈子,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狰狞的火炮! 来到福冈,驱使叛乱罪人,布置这条,自以为天险的防线时,他们根本没想到,燕藩的火炮如此多! 更未想到,燕藩的海军战船,进入海峡,配合陆军作战! 在此之前,他们就从未见过这种战术。 即便是中原的兵书上,也没有这种战术! 就当足利义满为首的诸侯大名们,看着七八十艘,一千五百门火炮,浑身冰寒时。 一字排开的战船后面,工兵借助战船遮蔽,干的热火朝天。 一艘艘小船,通过固定的铁件、钢件结构,首尾相连。 十几条运兵通道,正在迅速延伸。 而一艘艘战船内,更加热火朝天。 蓝玉等人注视下。 炮兵战士们,将一袋袋装有泥土的袋子,压在炮架轨道后方。 轨道安装在战船甲板上,是钢结构。 火炮发射时,反作用力会推着炮车沿着轨道向后。 然后被后方的泥土袋子挡住。 火炮向后,炮口收缩,炮兵会第一时间冲上去装填火药弹丸。 装填好后。 再次将火炮沿着轨道,推出炮窗窗口。 这是燕藩海军战船上的一种新技术。 这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装弹速度,同时,轨道退炮,也减轻了,同时开炮,反作用力对船体结构的伤害。 也正是由于这项技术的运用,以及火炮用钢制作,更加轻量化,战船火炮数量才得以增加。 燕藩海军,全部战船更新换代后,这是第一次实战,每一个海军将士,都十分迫切,想看一看,新战船在实战中的表现。 虽然训练中,已经证明运用新技术的战船十分优良。 可到底还从未进行过实战! 今天,他们就要用一千五百门火炮,进行一场日落之战!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确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