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九九章 羁縻政策 (第1/2页)
随着麦铁杖部的顺利渡河,高句丽的临岸防线被彻底击溃,阵型大乱,末客纥石利不得已下,只能令大军往三佛寨方向撤退。 这个地方,就是临岸防线的关键所在,守住三佛寨,分布在周边的剩余五寨,便可依据有利地形遥相呼应,彼此兼顾,但要是丢了三佛寨,剩下五座军寨,就形同虚设了。 双方一夜一日的激战,战损天差地别,隋军这边,先锋军薛祚阵亡三百人,伤者五百,而对面的纥石利部,则是漫山遍野的尸体,不知道死了多少。 麦铁杖部进场之后,三个儿子赶赴乌玉山部所在的方向支援,而麦铁杖则是令大军迅速清理战场,收回箭簇以及散落的将士尸体。 收集尸体,主要是怕卫士身上的甲胄被扒走,因为高句丽正在这么干。 他们也发现,过河的隋军之所以这么利害,就是源于兵器太锋利,甲胄太坚固,因此小规模的战斗,高句丽这边会玩命的抢尸体,而大隋这边则是拼命的守尸体。 麦铁杖已经下令:遗落甲胄者,斩。 此令一出,前线当即就砍了几个火长,以儆效尤,以至于府团旅队火各级作战单位,一旦出现身边战友阵亡,先把甲胄扒下来,以免落入敌军。 毕竟他们这些甲胄,可是被无数人眼红的,他们如果丢失过重,那些没有装备精炼铠甲的部队,会闹不满。 所有的不满,都来自于不公平,凭什么你有我没有? 你丢了?好,我举报你。 麦铁杖是个粗人,没有这么细腻的心思,但是人家混起来之后,身边的幕僚门客可是不少,这帮人就是负责给他出各种主意的。 从涿郡至辽东,两条线,傍海道以及卢龙道,眼下已经出现了千年来未有之盛景,数不清的人马正踏上这片人迹罕见的土地。 杨广是最后出发的,当他得知李靖用了九天才抵达通定镇,当即就把柳城郡太守杨林甫坐地免官,押送京师由太子问罪。 杨林甫也冤啊,我特么一封一封的求援军报早就发给韦云起了,是这小子按兵不动,这不能怪我啊? 但是他没有把韦云起卖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就算被押回京师,也没啥事。 因为他是观王杨雄的远房堂侄,是大隋宗室。 杨广当即下令,四月二十之前,吐万绪必须攻打辽东城,五月五之前,必须拿下。 为什么? 因为杨广打算在五月五,进驻辽东城。 他不着急不行啊,后面的辎重保障,眼下已经乱成一团,不断有民夫逃跑,抓都不好抓。 杨约跟他哥哥杨素一样,是顶了尖的大狠人,奏请皇帝亲领两千人,开始到处杀人。 别说逃跑的了,不听话直接就砍了。 虽然手段极为血腥,杀了七八千人,但是效果非常理想,民夫逃跑的态势,也被有效的压制下来。 杨广大为高兴,直接封了杨约勋位的第一等,左光禄大夫。 王薄的那句口号,可谓是杀人诛心,已经传至涿郡一带,以至于从前线逃亡的民夫,一半跑去了山东,另一半跑去了河北。 张须陀接收到了杨玄感派人送来的三十万石粮食,本来是打算赈济灾民的,可惜的是,现在齐郡的灾民,不是要你的赈灾粮,而是要抢你的赈灾粮。 无奈之下,张须陀以此粮食,于民间招募士卒,组成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朝着王薄的大本营长白山杀过去了。 岭南,宁越郡。 宁长真收到了沈婺华的那封信,但是他却并没有在意,而是随意的搁置一旁,继续喂养着笼中之鸟。 三个儿子宁洄藻宁璩宁据都在。 长子宁洄藻娶的是冼家的闺女,宁璩娶的是冯家的闺女,宁据娶的是谈家的闺女,这三家都是岭南豪酋。 父亲认为,这粮,该不该借?宁洄藻小心翼翼的问道。 宁长真悠闲的漫步在园中,淡淡道:没有。 这个好像有,颇为实诚的老二宁璩。 宁长真笑了:你有你给。 老三宁据嬉皮笑脸道:父亲说笑了,这么说,您觉得不该给? 宁长真淡淡道:我不是不想给,这是她第一次找我办事,论交情,我该给,但是我不能给,不然皇帝就会觉得,你为了一个女人,肯出粮,但是不肯为朕分忧献粮,是什么道理呢? 长子宁洄藻恍然大悟:大隋皇帝刚愎自用,不能容人,还是父亲考虑周到,这粮不能借,但是太子那边,又该如何交代? 就说没有粮食,宁长真道:我辖地匪盗四起,疲于应对,田亩稀少,赋税收缴艰难,库中没有存粮。 得罪了太子,不太好吧?宁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