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最终的王炸,王默拿出的交响曲! (第3/4页)
而现在,王默就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让他们在国际的大舞台上绽放的机会。 如今看来,王默做到的,他们也做到了。 王默看了一眼旁边的赵树。 只见平时沉稳的赵老,不知何时早已热泪盈眶,他笑中带泪,一直在使劲鼓着掌,嘴里更是不停说着:“好!很好!你们都很好!” 他相信,有了这一次耀眼的表现,接下来华夏的乐团要在全球各地去演奏,绝对能带起不小的浪花。 这样,他们华夏乐团就会在国际上知名度越来越高,继而可以慢慢来宣传推广自己的音乐文化。 王默见到赵树的表情,心中更是感触颇多。 顿了顿。 他低声道:“赵老,别记者激动,精彩还在后面呢?” “也是。” 赵树想起后续王默给的那些曲子,点了点头。心中更是期待着它们在舞台上演出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响。 他可以肯定:绝对不会比今晚差,甚至更强烈! 接下来。 在华夏的管弦乐团演奏完毕后,其他国家开始陆续登场。 然而,虽然这些国家的表现依然在水准之上,甚至还有大师级的人物亲自上台坐镇,可是大家却发现这些曲子依然差了《拉德斯基进行曲》一筹。 至于在热血、燃情方面更是比不了。 如此一来,再次凸显出了华夏管弦乐团的优秀。 登时许多人又是一阵感慨: “这一次音乐盛典后,华夏乐团要闻名全球了。” “必须的,他们刚才演奏实在太完美。” “听完《拉德斯基进行曲》后,再听其它国家的演奏,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谁说不是呢?” 听到这些议论,其他国家的管弦乐团也很无奈。 他们能有什么办法? 在《拉德斯基进行曲》这种曲子面前,他们根本不可能比得过啊。 这样的曲子,西蒙都得跪。 他们算的了什么? 嗯…… 忘记说了,六大音乐王国的网友再一次emo了。 见到华夏管弦乐团的惊艳表现,听到《拉德斯基进行曲》掀起的热血,再听完突然感觉索然无味的自己国家的表演,这些网友一个个都无地自容。 “又输了?” “大哥,能不能好好玩了?” “我想好好听音乐啊。” “就是,你们华夏这么强不能最后一个出场吗?现在我听完了《拉德斯基进行曲》,再听其它的音乐完全就是味同嚼蜡,甚至开始痛恨我们自己国家的团队了,你让我怎么办?” “……” 终于,有人出声:“别怕,我们还没输!” “还没输?” “是的,你们忘记了,还有最后一场最关键的乐团演奏?” 听到这话,不少网友眼睛一亮。 对啊! 许多人想了起来,除了今天的管弦乐团比赛,在后天还有一场乐团比赛,那就是:交响曲的演奏! 交响曲,才是各种顶级音乐赛事中最后的王炸! 当然,在一般情况下来说,交响曲同样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只不过它比普通的管弦乐曲还要恢弘,是一种规模庞大、音响丰富、色彩绚丽、富余戏剧性和表现力的大型管弦乐套曲。
简单说:交响曲就是管弦乐曲的加强版! 完全可以说,哪个国家如果能够在交响曲演奏上压过别人一头,那这个国家就有了征服全球音乐界的资本。 想到交响曲的演奏,六大音乐王国的信心又回来了。 “这一次,王默总不可能还行了吧?” “作为交响曲王国的奥地丽,我们肯定会赢得交响曲的胜利。” “哈哈哈,就凭你们奥地丽?真拿我们音乐之乡澳洲吃素的?” “音乐之乡?上一届罢了!这一届肯定是我们漂亮国的!” 网友们又争论起来了。 这一次,大家笃定王默的威胁肯定不那么大了。 因为放眼历史音乐长河中,任何一个能创作大型交响曲的音乐家,年龄基本上都是在35岁以上。 你在二十多岁才华横溢的年纪,创作出管弦乐曲可以理解,但要创作交响曲就有些不太实际了。 因为如果将管弦乐曲喻为一个小小的家庭,那交响曲就等同于是一个庞大社会的缩影,它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对比和发展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矛盾冲突和人们的思想心里、刚请体验。 所以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哪怕你才华再横溢,也写不出好的交响曲。 比如: 历史上,贝多芬30岁以后才涉及交响曲的创作。 才华横溢如莫扎特,虽然8岁就开始写交响曲,但直到39岁以后才在交响曲上有所成就。 而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等人,更是四五十岁以后才让自己创作的交响曲大成。 二十岁出头的年龄,就写出顶级交响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