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民生考察与土皇帝 (第2/2页)
唯一可惜的是,琉球土语已经磨灭在历史中,无人会说,日语依旧会长期作为他们的主要语言,这是一个隐患,语言的力量是很强的,也许十几年后又会造成一个大转弯。 不过未来,中文也会加入进去,并且周瑞这次来,也不是来定下“万世之基”的,那是以后的事情。 之后又去了几个已经复学的高中,尤其是几天前在港口欢迎的那所女子高中。 周瑞慰问了大量重cao旧业的女高中生,并为她们提供了一些稀缺的蛋白质补给。 每人一罐午餐rou。 这种时候,送书本纯属耍流氓,不如给点实际的。 学生们对于委员会的到来自然各位欢迎,还表演了大合唱什么的,场面又尬又暖心。 最后周瑞还走进了一些避难所里。 很难想象,一年过去了,仍然有大量人长期居住在避难所。 他们大多都是房屋被海啸摧毁,自身的积蓄和亲族人脉又足以摆脱救济,只能日复一日的在这耗着。 偶尔有零工需求,会外出干活,干完还得回来,比如前几天为委员会做饭的厨师团队。 琉球当地会管着这里,不至于饿死,但长期以往,这些人会逐渐从主流社会脱离,不少人已经彻底丧失了劳动技能。 毕竟一些人海啸前的工作场景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短时间内也看不到恢复的可能性。
周瑞分发了一些物资,并且事后还和尚智聊起了此事。 “长期的救济,会让人彻底失去重返社会的可能,你们要早早重视,等以后恢复正常了,这些人会成为不安定因素。” 尚智点点头,但这个工作真的很有难度。 但凡能找到机会的,都自己出去了,这里剩下的全是老大难。 全家剩一人的、拖家带口的、身无分文的、或者干脆就是躺平了的。 周瑞看出了他的为难,出了一个主意: “天底下没有新鲜事,光靠发东西甚至发钱,是激活不了这些无家可归者的,要让他们重新回到劳动工作中才行,你可以试试以工代赈、联产集体制,都是华夏老祖宗的智慧,搭配着来。” “比如雇佣他们清理低难度的废墟,哪怕效率很差,也比一天躺着伸手强,基础保障逐渐替换为雇佣报酬,调动他们参与劳动。” “有积极性的,可以成立‘小队’,把青壮年男性编在一起,承担一些集体性劳动,比如分发物资、打扫街道、夜间巡逻、货物运输等,也为未来重回社会积累经验。” 尚智若有所思. 三天的民生考察,周瑞去了很多地方,随行的委员会人员也会认真记录琉球的情况。 每出现在一处地方,就能引起疯狂的欢迎。 还是那句话。 他没有打算当琉球的救世主,但当地许许多多人却都是这么想的。 有人见到他,就是“土下座”开场,有人以他的事迹写了民谣,当面唱给他听。 还有人希望为周瑞立碑,不过这个被他一口回绝。 “立像”还能理解,“立碑”是什么鬼? 这些人有时候热情的让他感觉到尴尬. 当一个人,可以决定一个地区的兴亡,并且这个地区还在自己主流社会以外时。 他想要听小曲,女子高中生乐队连夜就得排练。 他想要吃红烧rou,琉球当地漫山遍野的给他找猪。 这是一种.“土皇帝”的感觉。 周瑞不断提醒自己,不要被这种想法迷惑,也一直监督着委员会其他人。 琉球是国家大计,是收复华夏文化圈的第一步,不是让他做土皇帝的地方。 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真心归附,才是这里努力的方向,而不是让他在这爽个够 日后“委员会”对琉球的长期影响中,也要把这个准绳强调一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