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探索陨石洋流  (第1/2页)
    飞船弹射出星舰后便绕到了星舰正前方,只见前方密密麻麻的陨石浮动着。    “探测出陨石的具体位置了吗?”    “以星舰为坐标原点,在前方视野位置x轴方向一光年。”    “艹,虽说经过基因优化咱们可以看到一光年以外发出的光,但是不得不吐槽一句光是有极限的。”    别问问就是技术突破,问就是星际时代。    于是三人跃迁向了陨石洋流,十分钟的时间跨越了一光年的距离接近了陨石洋流。    空间跃迁是宇宙航行的常规cao作,只是陨石洋流一般无法确定其覆盖范围,所以需要领航员进入洋流探索,以确定跃迁距离。    因为超长度跃迁异常消耗资源,所以需要领航员去探索出完整的陨石洋流范围。    在陨石洋流周围已经布满了脱离洋流的散溢陨石,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李云辉三人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在陨石间辗转腾挪,完美避开了飞散而来的陨石雨。    在陨石雨中没有什么东西比探索船更有性价比了,领航员的任务与探索船拖离不开。    每次出航都是一次考验,所以危险系数极高,而死亡率不高的原因纯粹是因为领航员的选拔制度比较稳。    以老带新,最少考察三年,最后三位正式领航员签字。    “此次探索行动由我指挥没问题吧!”此时作为老人的李民说到,由他指挥就说明这次探索行动的主要责任人就是他了。    “没问题!”×2    “好,那么V队形航行,准备进入陨石洋流。”    V字队形的意思是前面两艘探索船后面一艘,也是正常情况下的探索队形。    前面两负责探索,后面一搜负责防止突发状况,并且通过接收前面的探索数据来整合出完整星图,最后回传到前面人的手里。    “好,互相保持在探测范围之内,有发现向我汇报。”李民的声音响彻在公共频道内。    毕竟这三人是第一次合作,还是要保守一点,像那些经验丰富的领航员队伍直接讲距离拉到探索范围边缘,随后进行类似波浪一般的航行轨迹这就是波动探索。    李云辉和师傅实习的时候就经历过波动探索,探索船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就会再次汇合以防发生意外。    波动探索时一艘在中间探索以填补缝隙和负责每次航行的信息接收。    其余两艘绕着中间的舰船进行三维波动运动,隔一段时间双方的探测范围中就会有波峰与中间舰船的探测边界接触交换信息,而中间的探索船会在十秒内接收处理并反馈。    至于探索船的三维波动运动,李云辉可以这么说,他不会。    一个是技术问题,这个可以用计算机解决,但是你怎么解决两艘舰船的配合问题,用量子态计算机解决?    拜托,有那玩意我直接可以把一整条陨石洋流的运动轨迹给模拟出来,还费这劲探索做什么。    那玩意一般都是军用母舰和人造行星的主机,每次开机都耗能巨大,也就母舰能扛得住。    “再次汇报各自信息,收到请回答,收到请回答。”李民的声音再次响彻在了李云辉的耳边,此时他正在后方汇总李民和艾米丽收集来的信息。    “收到。”×2    “这似乎是一个战场的遗址,这里发生过异常惨烈的空间战。”看着一座陨石上的焦痕,林民敏锐的判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