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自卸车厢研制成功,李爱国担负新任务 (第3/4页)
李爱国挺起胸膛:“我觉得任何技术层面的验收,都是无用功。” “呵,那你想怎么验收?难倒表演几下车厢侧翻就可以了?要知道车厢重载的时候,跟空载是完全不一样的,还有车厢是否适合实用,也不是表演几下就能看得出的” 张副主任起话来,跟许大茂差不多,特别喜欢用阴阳怪气的声调。 他还想接着下去,却被老所长摆摆手拦住了:“张副主任,现在咱们肩膀一样高,请让李司机把话讲完。” 老所长深深看向李爱国:“爱国,你接着。” 李爱国道:“简单的表演当然无法证明侧翻系统和车厢的实用性,我愿意驾驶货运机车跑一趟高负载任务。” 此话一出。 大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瘦高个还想反驳,嘴巴张了几下,最终没有发出声音,只能悻悻的坐下了。 “啪啪啪” 老所长鼓起了掌:“好好好,爱国同志能够甘愿为了新技术,冒险跑任务。只是这种态度,就值得我们技术所里的每个人学习。” 刘国璋本来是支持李爱国的。 听到他要跑第一趟,心中顿时有些担忧。 每一项技术在最开始诞生的时候,都是不完美的。 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从经验教训中找出纰漏。 特别是这次的任务,还要装载大量的货物,危险程度肯定更高。 作为研究所的主任,他希望李爱国跑第一趟。 作为老师,他还是有私心的。 就在刘国璋准备出言反对的时候,却接到了李爱国的眼神。 那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 刘国璋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坐了下来。 李爱国的做法没错,只有如此才能堵住张副主任的嘴巴。 张副主任很有些来头,在解放前就是原平津区铁路管理局铁路技术研究所所长,级别很高。 解放后因为愿意积极配合,在铁道研究所改建后,被任命为副主任,统管第五研究组。 那些旧时代接收过来的技术人员,都簇拥到了张副主任身边,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 即使是老所长,考虑到目前人才紧缺,为了铁道技术的发展,有时候也不得不考虑他的意见。 要是李爱国不跑这一趟,张副主任肯定会咬死不丢。 介时。 必然会延误自卸车厢技术的推广。 只是苦了爱国刘国璋心中一叹。 整个会议只开了不到十分钟。 在座的那些人脊梁被都冒出了汗水。 尤其是项目的副总指挥老张。 身为技术人员出身,他对张副主任的险恶用心在了解不过了。 技术验收项目繁琐,特别是新技术是第一次使用,并没有所谓的质量法规、标准、有关技术条件。 要是想挑毛病的话,总能找到毛病。 另外。 就算是车厢制造得没有任何毛病,技术细节也没有毛病,别人也可以趁着验收技术机会,来拖延验收时间。 李爱国提出的以实战来检验技术,则完全规避了那些麻烦。 并且结果一目了然。 张副总指挥思索一阵,嘴角却流出一丝苦笑。 他也许能想到这种办法。 却没有那种胆量。 确定了验收办法后。 按照程序,李爱国需要在执行第一次执行运输任务前,向研究所的领导现场演示自卸车厢是如何自卸的。 用后世的话,就是打一场表演赛。 邢段长着手联系运输任务,而李爱国则带着研究所的领导往整备车间走去。 “李司机,据沙包也是你搞出来的?”
“那是我根据工作中得出的经验设计出来的,原理很简单,沙子可以增大路面的摩擦力。” “那这次呢?” “这次就更简单了,我听一汽厂那边有液压自卸卡车,就想着,咱们的火车车厢虽不能往后自卸,但是可以自翻啊。” 一路上。 老所长肩并肩跟李爱国闲扯着。 听完这些话,老所长有些同情的看向刘国璋。 好不容易碰到了个好苗子,却是个喜欢开火车的。 老刘心中恐怕也很郁闷. 此时建造火车车厢的工人早已离去。 火车车厢被装载在火车头后。 整辆火车静静的停在铁轨上,威武的前进型火车头,再搭配上怪莫怪样的侧翻车厢,整辆火车就像是一头狰狞的巨兽,站在远处就让人望而生畏。 前进型火车头的设计和建造工作,是老所长一手cao办的,自然能认得出来。 他眼神一凝,扭头看向刘国璋:“老刘,你面子不啊,据我所知大连厂那边,到现在也就建造了不到十台前进火车头。” “老所长,您这可就误会了,我只是帮这子跟大连厂的张代表牵线,没想到张代表还真同意了。”刘国璋笑道。 老所长对这话本来是不相信的。 但是当他走近后,看到车厢上的大字,顿时明白了几分。 乌黑的车厢上,喷涂了四个鲜红大字“中国制造”! 鲜红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鲜艳。 本来平平无奇的楷书文字,却给人一种霸气侧漏的感觉。 那帮子领导都停下脚步,目光紧盯着这四个字,脸上充满了激动。 “中国制造.好,好一个中国制造!”老所长花白眉毛抖动,神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