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众志成城齐救援,易中海心思阴险 (第3/4页)
间就明白这些细节的宝贵之处。 “爱国同志,你慢点说,我把这些记下来。” 肖志军从上衣口袋里抽出笔,将那些细节记录在本子上。 李爱国感觉自己被白嫖了,还是心甘情愿的那种。 肖志军将细节记在本子上之后,对着李爱国道了一声谢,然后转过身大吼一声:“开始救援!” 救援人员瞬间行动起来,手提肩扛将砖头瓦块,从废墟中搬出来,码放在旁边的空地上。 因为遵循救援细节,整个救援过程显得极为缓慢,直到中午,才清理了一大半。 贾张氏在旁边急得直跺脚,却不敢再冲上去。 因为刚才她闹事儿的时候,被肖志军狠狠收拾了一顿。 “同志们,辛苦了,来喝点姜汤暖暖胃。”午这时候,刘大娘和何雨水抬着精钢锅走过来。 肖志军迎上去接过来:“大娘,真是谢谢您了。” “客气啥,你们是为了救人,才这么辛苦的,这是我们老百姓应该做的。”刘大娘咧着嘴笑,看着那些救援队员们,她好像看到了天全和地全两兄弟。 易中海见此情形眼睛一转,走上前笑着说道:“肖领导,中午我多做一点饭,大家伙都到家里吃饭?” “不用了,街道办会专门有人送饭来。”肖志军笑着婉拒。 易中海当然清楚这些。 所以才会表现得如此大方。 嗨,咱又积极了一把。 中午。 街道办的同志在王主任的带领下,前来给救援队的同志送饭。 参与救援的同志,无论是救援队的,还是附近的住户,都能凑过去吃饭。 阎埠贵带着四合院里的人送来干净的碗筷。 外面淅淅沥沥下着下雨。 大家伙盛了饭菜,蹲在屋檐下,边吃饭边唠嗑。 欢笑声给紧张的救援氛围增添了几分欢乐气息。 张钢柱放下铁锨招呼李爱国:“爱国哥,咱先吃饭吧?” “行嘞。” 抬起袖子擦擦额头上的汗水,李爱国将砖头码好,到水池边洗了把手。 何雨水早就排队打好了饭菜,从屋里搬来板凳,招呼李爱国过来。 饭是大白米饭,配菜是熬白菜,这是那个时代最常见的大锅饭搭配。 食堂大厨一般会用猪油翻炒白菜,用锅铲挖上一点点油,然后将切好的白菜连菜帮子带菜叶子放入大铁锅里翻炒。 做法简单,味道却很好,刚接过搪瓷碗,李爱国就闻到了喷香的饭菜味道。 扒拉两口,李爱国顿时瞪大眼,香,这玩意实在是太香了。 这年月好像没有人会觉得猪油不健康。 要是有人如此认为,他可以把家里的猪油全捐出来,李爱国会感谢他的。 大家都为了一口饭、一件衣而苦苦挣扎,你却觉得吃猪油不健康,纯属造孽。 这不是标准的小资思想吗? 李爱国觉得应该把家里的卫生油换成猪油。 卫生油里好像是棉籽制成的,据说那玩意杀精. 正吃得欢,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 “大妈,你好像不是救援队的人,也没参加救援,咋能在这里吃饭呢?” 负责打饭的救援队大妈饭勺子敲得砰砰作响,瞪着贾张氏说道。 贾张氏不甘示弱,挺了挺胸膛:“我是受灾群众。” 救援队大妈又故意高声嚷道,“呀,你儿子被埋在废墟里,你为什么不参加救援?为什么要偷懒?”
贾张氏睁大眼说,“你凭什么污蔑我。” “污蔑,一个上午,你就搬了一块砖头!” 贾张氏涨红了脸,额头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休息不能算是偷懒.休息!.受灾群众休息,能算偷懒吗?” 接着便是更难懂的话了,什么“她是因为焦急如焚”,什么“她是因为昨晚上没有睡好”,之类的。 屋檐下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秦淮茹站在旁边,觉得脸皮有些发烧。 走过去劝贾张氏:“娘,东旭还在下面埋着,你咋能不着急呢?” “儿媳妇儿啊,娘真不着急吗?” 贾张氏端着饭碗,眼睛微微眯起:“只有咱们看上去不上心,这帮人才会更加卖力的救东旭。 他们可都是行家里手,比咱们厉害多了。” 说着,她加重语气: “就算我现在哭死,东旭也救不出来。 当年我二大爷进城卖粮食,被鬼子杀害了。 消息传回来,我那二奶奶不哭不闹,只顾着将那碗留给二大爷的剩饭吃掉了。 所有人都不理解二奶奶的冷漠,我却赞同她。 因为二奶奶马上要起身去京城给二大爷收尸了。 这一去就得三五天,到时候那碗剩饭肯定会馊掉。 那可是一碗二合面面条呀。” 闻言,秦淮茹愣在秋风里。 她一时间分不清贾张氏到底是没心没肺,还是深谋远虑了。 街道办王主任跟肖志军询问完情况,见现场乱糟糟的,不得不朝着救援队大妈招招手:“赵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