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合院有个家_第一百八十四章,周济民:有我无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四章,周济民:有我无他 (第4/5页)


    石屋还是跟他之前离开时没什么两样,里面还是一尘不染,显然有人经常来这里打扫卫生。

    他没有太在意这些,石屋只是他在62小镇这边的一个落脚点,仅此而已。

    没过多久,他就出现在电脑室了。

    刚走进电脑室,迎面就看到了伍智恒,对方此刻正满脸激动地看着他,崇拜的目光满是狂热。

    办公室里面的其他人一听,全都停下手头的工作,等看清楚是周济民后,全都围了过来。

    一伙人七嘴八舌,围着周济民欢呼了起来。

    如此热情,让他多少有些不适应,这群老宅男,真是的,劳资不搞基,让开,臭死了。

    强忍着不适,他敷衍地客套了一番,然后抓紧时间逃离现场。

    闲逛了一下,在伍智恒的解释下,他对目前超级电脑的进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虽说他之前透过信件和电话等,也大概了解到超级电脑的研***况,但肯定不如现场来得深刻,知道的细节也肯更多一些。

    超级电脑,其实简单来说,就是电脑的升级版。

    但,实际上,每增加十万或者百万的运算能力,对机器的消耗、软硬件的要求、散热等等,都是成倍增加。

    在周济民给领导们画的饼里面有提及,超级电脑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工艺条件下,采用最先进技术、工艺设计生产出来的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档次最高、面向科学与工程的电子计算机系统。

    因此,超级电脑,并不只是简单的升级版,它是一个具有相当成熟的工业基础和人才基础的国家的实力体现。

    其他不说,仅仅只是目前电脑的运算能力,已经可以给导弹发射器、氢弹项目等提供相当的技术支持。

    以氢弹为例,在全球的科学界,丑国科学界已经公布了氢弹的氚氚反应和氘氚反应的大致理论。

    但是以这两个方向研发下去,没有几个亿和十多年的付出,那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氢弹这玩意儿,国外都是花费了五六七八年才成功研发出来的。

    以内地的经济实力和人才水平,十几年,恐怕都是高估的一个数据。

    在整个氢弹科研项目里,同样的充斥了留学派和本土派的学术分歧。

    当初,于敏同志就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但这种可能性需要大量的计算,这是一个大问题。

    当初,氢弹科研项目小组里,讨论的是从中科院借用晶体管计算机。

    然而,随着周济民研发出电脑,顿时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毕竟以电脑的超高运算速度,那远不是晶体管计算机所能比拟的。

    不过

    ,于敏同志对周济民还是有些小怨念的。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半年前,造出来的电脑,一个都不能动,全都交付给北大了。

    就因为这个,差点儿让于敏同志提出来的新型氢弹结构流产。

    为了印证这个新型结构的理论基础,于敏同志不舍昼夜,靠人力进行完成海量的运算数据。

    偏偏,于敏同志本身患有贫血等症状,每次准时准点下班吃饭,吃完饭还得拿萝卜干回实验室。

    便是因为过度劳累导致的贫血等症状,但科研项目刻不容缓,于敏同志不敢拖延,只能如此。

    如果可以早一天拿到电脑,那么他就不用因为这个而累死累活了。

    当然,周济民压根儿就不知道有这件事。

    主要是他跟于敏同志没有交集,而且对方的保密程度比他还严格。

    照理说,周济民跟于敏同志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没有出国留过学的本土科研工作者。

    两人参与的也是超级科研项目,保密级别应该等同才对。

    然而,周济民太过年轻了,而且他是全才,又很桀骜不驯,所以保密也只是相对的。

    面对周济民提出的问题,伍智恒很认真地回答,表示已经完成任务了,并且在昨天完成了测试,结果十分喜人。

    周济民点点头,接着又说道:

    没有搭理神经质的伍智恒,周济民摇头离开了办公室。

    临出门之前,看到一旁的一个身影,他的脸色却瞬间拉了下来。

    那人却是许久没见的胡建敏,之前一直反对他在62小镇建电脑制造厂的一个学者。

    伍智恒连忙解释:

    这些话,自然不是伍智恒说的,而是胡建敏说的。

    听完之后,周济民却是冷笑连连,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现在过来。

    肯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伍智恒一阵为难,周济民面无表情地看了前者一眼,没有说话,径直走出办公室。

    伍智恒听到这句话,顿时头疼不已。

    但也只是一会儿的时间,他就下定决心了:听老大的,准没错儿!

    于是,他来到胡建敏旁边,作出请的手势:

    后者慌了一下,还以为东窗事发了呢。

    抬头看到是伍智恒,这才松了一口气,诧异地反问:

    胡建敏这才意识到不对劲

    了,看得出来,伍智恒是认真的。

    两人的对话,引来了其他人的注意,不少人都过来劝说。

    该说不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