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夏皇乾顺怒而杀人,急召党项第一勇士 (第2/3页)
的军情战报,听到宋军居然那么轻而易举地攻打下来了西夏边防两座重城的阵述,他的怒火在胸中熊熊燃烧!!! 李乾顺强忍心中的怒火,悠悠地开口,用党项语问道: “朕观尔等五人,脸上被刺了字,尔等抬起头来。” 那五名党项军校和兵卒,是在折姜会城破被俘虏后,被宋军在脸上刺了字的。 他们自从进入这御书房后,就始终深深地低着头,生怕大夏皇帝看到他们脸上的刺字,没有想到皇帝李乾顺看到了。 他们心中惶恐无比,又不敢违抗圣意,纷纷抬起头来。 与此同时,他们也第一次看到了圣容。 今日,李乾顺身穿绣有日月、龙样图案的黄袍,头戴通天冠。 他们知道当今皇帝李乾顺深受汉族文化影响,从穿戴上都模仿汉家天子,跟西夏党项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穿戴早已截然不同了。 他们从小就听到自家的长辈老人讲过: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继位后“始衣白窄衫”、”头戴毡冠“、“毡冠红里,冠顶后垂红结绶”…… 不仅如此,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还“率先自秃其发,然后下令国中,使属蕃遵此,三日不从,许众共杀之。于是民争秃其发,耳垂重环以异之”…… 可是,他们抬头的瞬间,看到的当今西夏皇帝李乾顺从服饰上,已经俨然是汉家天子的装扮了。 这一点上,他们也不惊讶。毕竟,他们听自家的长辈所言,西夏的第二位皇帝毅宗即李元昊之子李谅祚在位亲政后,“窃慕中国衣冠”,主张“去蕃礼,从汉仪”。 可是,李谅祚短命,只活到二十一岁便驾崩了。 西夏的第三位皇帝李秉常,年仅七岁便继位,由其母梁太后执政,其亲舅舅梁乙埋为国相。大安二年,李秉常十六岁,开始亲政。 当然,梁太皇为巩固自己家族长久掌握西夏国的大权,为其子李秉常选的皇后梁氏,自然也是梁太皇后自家的侄女…… 大安六年,梁太后和梁乙埋又将李秉常囚禁于离故宫五里左右的兴州的木寨里。大安九年闰六月,由于将领的反对,梁太后又不得不让李秉常复位。但梁氏势力很大,不能轻易翦灭,因此他仍然不能亲政。 而在梁太后专权时,梁氏反对汉礼,遂去汉仪,复用蕃礼。 李秉常和小梁皇后,在大安九年,生出皇长子李乾顺。 老梁太后晚年得孙,十分钟爱,常亲自照顾襁褓中的李乾顺。 西夏的第三位皇帝也是个短命之人,只活到了二十五岁,比他父皇李秉常在二十一岁时驾崩,只多了四年的寿命。 西夏天安礼定元年七月,梁太后和李秉常先后去世;年仅三岁的李乾顺即帝位,由母后梁氏和舅父梁乙逋共同辅政。这也是老梁太后下的一手好棋,果然如她所愿,即便她不在人世了,但是,梁氏家族依然掌控着西夏国的实际大权。 可惜,梁氏家族的好景不长。李乾顺自幼胸怀大志,暗下决心绝对不会像他所听闻的自己父皇那样受梁氏一族所摆布,自己绝对不会再像父皇那样给梁氏一族当一个傀儡皇帝了! 同时,李乾顺也看到,梁氏一族实际统治期间,西夏朝政腐败,军队衰弱,大宋趁机来攻,夏军屡战屡败,自幼雄才大略的李乾顺看到了这一点,于永安二年,在他十六岁亲政后,用尽各种手段,拉拢党项各部的手握兵权的部族,终于灭梁氏一族而亲政………… 李乾顺推崇汉家文化和治国理念,他设科举,建学校,在服饰方面,他也推崇族服饰,尤其是皇帝和皇后服饰与中原宋皇室相差无几。 李乾顺仿穿大宋王朝皇帝专用的黄色龙袍,仿戴大宋天子的通天冠。 西夏法典中明文规定:御用服饰的颜色、图案,官民士庶不得冒用,僧俗男女禁穿石黄、石红、杏黄、绣花、饰金,有日月及原已纺织中有一色花身,有日、月及杂色衣上有团身龙,禁止官民女人冠子上插以真金之凤凰龙样等饰物。 此时,那从折姜会被释放而回的那五位脸上被刺了字的小校和兵卒,看到了身穿黄色日月龙袍、头戴通天冠的皇帝李乾顺后,他们顿时感觉自己如面威严可怕的高山。 他们既感高山仰止,又怕高山微微一怒,哪怕掉下一小块石头,都能轻而易举地把他们的这些“罪人”给砸得粉身碎骨………… 随着他们战战兢兢地缓缓抬起头来,李乾顺也看向了他们五人脸上,他们每人的左右脸蛋上,那分别有汉字和党项文字的两种刺字。 李乾顺开口,用汉语读起了他们脸上的刺字,语调低沉而愤怒: “夏军背盟,抢劫宋商;宋军讨之,大义释俘!” 当今西夏雄主李乾顺每读出一字,在场的这些人就感觉听到一声晴天霹雳! 那五个被宋军刺字的夏兵和小校,更是吓得浑身颤抖不已。 “哼!”李乾顺怒哼一声,问道:“尔等之前所言皆实?宋军真的会‘引天雷’轰城?” 被问之人,自感自己当时宋夏交战时怕死而投降,自己得罪在身,他们自然不敢欺瞒当今夏皇,纷纷回答所言皆实………… “俺因学过些汉语,在折姜会城中,俺被宋军所俘后,隐约听到宋军的士兵小校们高呼着‘官家圣明研制神器,伐夏破城轻而易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