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一章 茅塞顿开 (第2/2页)
全就是家常便饭。在个人的战力对比上,那些寻常军士乃至于军中精锐的将士,往往远远不是武林中人的对手。 此前,济城南门下的一战。仅仅十名江湖高手,倚靠城门洞的狭窄地形,居然硬生生阻挡住了数百狗日军连番疯狂的攻势。济城一战,首功当之无愧是这十名江湖中人的。只是可惜的是,最终他十人尽皆战死与城门之下,没有一人幸存下来的。由此可见,江湖高手相对于军中士卒而言,相互间的实力差距有多么的明显了。 既然如此的话,那么各国何不干脆,就拉江湖中人去组建大军呢。这个道理不少人早就知道,但是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却往往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首先最为主要的一点因素就是,人数上的限制。 武林高手可不是街上路人,随便一抓就可以抓上一大把。往往习武之人,若想在武学之上取得成就,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自小就开始习武。从孩童到青年这段时间,是一个人身体发育成长,根骨塑形的重要阶段。同样也是武学修行的宝贵阶段,若是从小打好基础,绝对会比成年之后方才学武的人,在武学上的成就高出一大筹。 同样的,若想成为一个高手。除去自小打下的基础以外,尚且需要一位乃至于数位优秀师傅的指点。一套好的武学功法,前辈的经验指点,绝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类似卫清云,从小习武,况且有平岳风这般当世高手悉心教导,这才有现今的武学修为。而类似廖达辉赵幕雨这样的人,则是自小修习家传武学之故。至于无当飞军之中,类似王忠这般的高手,则是自小有隐居山野的高人传授教导之机遇。除去他们这般经历,武林中人更为普遍的出处,则是各世家门派了。那些豪门望族,名门大派,其内的弟子,这才是江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更重要的是,在实力上他们也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翘楚。 有了这些外在条件,再加上本人的勤奋刻苦,个人的武艺不难得到提升,甚至是晋身于高手的行列。但若想成为一流的高手,单单依靠这些却是不可能的。其中的关键就取决于个人在武学上的天赋了。 从上所述,武林人士相对于百姓而言,数量自然稀少。若想汇聚一批纯粹由江湖人士组成的军队,其难度可想而知。 除去数量上的限制这个最大的因素之外,另外还有不少的原因。好比,江湖与朝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像是两个世界。江湖中人,往往追求的是自由自在快意恩仇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效命朝廷,身受各种规矩限制。那样的日子,绝对是受到他们抵触的。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人士,追求高官厚禄,投入朝廷的。类似各国负责刑狱的官员中,就有不少招募的身手高强的武林中人。当然,其中最为出名的,则要数各国的禁军了。各国禁军,由于负责拱卫王宫的安全,是以他们往往皆是各国最为精锐的部队。而他们之中,除去挑选各军之中的精锐之外。余下的部分,就是效命朝廷的武林高手了。但同样不可避免的是,各国禁军之中,这些高手的数量绝对不会太多。 再者好比先前,五行门掌门赵重率领大小十数个门派,以及四方各路武林人士总计一千多人前来投靠时。卫清云并非没有注目过这支独特的队伍,可是,很快卫清云就将之弃之一旁了。这些武林中人中,不乏高手。甚至包括赵重在内的一些人,他们的武功或许更在他卫清云之上。但,这么一支由各路江湖人士汇聚在一起的独特队伍,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 单一的高手,即使武功再高,在千军万马之下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连绵不断数量众多的敌军,累也足以将之累死了。 这些江湖人士,分属不同门派。所学武功博杂,使用兵刃更是五花八门。而且,他们习惯了江湖打斗,在没有经过军阵cao练的情形下,根本适应不了两军对阵,以阵列配合,行伍行进的厮杀交战方式。 这样一支由武林中人组成的军队,根本就是一盘散沙。派他们上战场的作用,甚至还不如率领一支由受过训练的农民组成的新军了。他们的作用,只能体现在单打独斗,或是小规模战斗之中。此前,济城夺门一战,卫清云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