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云_第二百四十三章 论功行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三章 论功行赏 (第1/2页)

    平定了海上国全境之后,卫清云也曾考虑过。趁着眼下平北国狗日军兵力不足的良机,从而继续进兵,趁机收复平北国。但考虑了一番形势之后,卫清云最终还是无奈的,颇有些不甘的放弃了这个打算。

    收复海上国的辉煌战绩,并没有使得卫清云迷失自己,变得盲目乐观。能够如此轻松的收复海上国,狗日军在海上国境内,兵力不足这是最主要的因素。但除此之外,出其不意的快速突袭海上国这一点,也是占据了重要的作用。若不是自己骤然间的兵临城下,使得飞霞城等地的狗日军猝不及防,根本来不及事先准备诸多防御守城之事。最终,要想收复海上国,怕也不会这么容易了。

    而眼下,平北国的狗日军已是有所准备。自己在此刻进兵平北国,已是失去了攻其不备的先机。虽然,平北国内狗日军人数不多。但那是相对于分散在平北国各地而言的,好比海上国内狗日军分散驻守在几座要城之中,使得兵力分散,最终被自己各个击破。而眼下,平北国内的狗日军已是聚集一处。并且,在苦攻凌齐关多日无果之后,那一路狗日军已是退回到了平北国境内。眼下,那一路狗日军正聚集在平北国与海上国交界处的边境要城之内,防备着自己领军攻入平北国。这种情况下,自己若是进兵平北国的话,岂不正是一脚踢到钢板上了吗?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使得卫清云不得不放弃了继续进兵的打算。他手下的将士,连番征战厮杀,早已是疲惫不堪。以疲惫之师,去进攻敌方有所准备的防线,后果可想而知了。

    接下来的时日,基本上也就是处理诸多战后事项了。最为主要的一点,那自然是让大军进行休整。而此时,端王之前率领渡江的十万大军,也已是与卫清云所部汇合到了一起。而为了稳固海上国的安全,华浙国的十余万人马,暂时留在了海上国境内,并没有当即回国。

    除此之外,刘习的旨意亦是随同而至。圣旨之上,对卫清云收复海上国之功绩,予以了肯定与赞赏。但也对卫清云擅自调兵抗命之举,亦是做出了批示。最终,大概的意思,也就是功过相抵。撤去卫清云大军主帅一职,仍令其担任大军先锋。并且,调拨骁骑营三千精锐骑兵,命其重组无当飞军。

    对于这份旨意,卫清云还是大感满意的。虽说,失去了统筹大军的机会,难免有些失落不甘。但眼下,得以重组无当飞军,复又让他担任先锋之职。这种情况,可比此前在祁闾国内,虚有其职,手下无兵,整日无所事事的时候,要好的太多了。

    而与此同时,端王则是奉命回朝。对于两人之间的离别,彼此自是有些不舍。二人之间自是免不了一番话别,饯行之礼。与此同时,卫清云还托端王,带去了自己对郡主等三女的问候之言。以及一封描述自己这段时日内的经历,表明自己安好无恙,同时述说相思之情的书信。

    端王离去之后不久,海上国就迎来了它原先的主人。要说起这海上国国主赵基,实则与祁闾国的国主萧乾颇为类似。在狗日军兵临城下之际,都是抛下了自己的妃嫔子女,逃亡邻国避难了。不过,相对于萧乾而言,赵基可就要惨的多了。由于,狗日军迅速攻下海山关,随后覆灭平北国接着迅速出兵攻伐邻近诸国。狗日军的兵势实在太快,包括平北国在内的绥晋以及东山两国国主,仓促遇难之下,根本逃离不及最终成了狗日军的俘虏。而与平北国相邻的海上国国主赵基,虽然趁乱逃离飞霞城,可是一番兵荒马乱之下,最终随他逃入华浙国境内的,仅仅只有数十护卫,其情形可谓是狼狈至极了。

    在华浙国寄人篱下受尽煎熬的赵基,得知了海上国复国的消息之后。当即就迫不及待的前来会见刘习,大力感谢了一番此番复国之恩之后,随即就立刻心急火燎的启程赶回飞霞城了。人啊,往往只有在失去过之后,才会懂得珍惜。这一番,两世为人的变故,无疑是在赵基的心底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回国之后,赵基没有忙着重整宫殿,整顿朝纲。他当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感谢此番华浙国助其复国的恩情。一方面,赵基即刻安排了一队使臣,运送大量奇珍异宝前往长安城,作为觐见刘习感谢其收留庇护,并出兵相助自己重登帝位的大恩。另一方面,赵基则是对留在海上国境内的卫清云以及华浙国的将士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