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洛阳诗会(二)  (第2/2页)
>    一盏茶的功夫,阮瑀便即兴将这首诗作出来,花园中的人也都安静下来,细细品尝。    刘寒心中暗道:“思乡诗,有点意思。”    久居异地,回乡与故友相聚的欢乐及再离别时的悲苦。以极简短的篇幅,以极精炼的文字,表现故友因久别相聚与复将离别而产生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在场的大儒也都听出弦外之音,自是一片喝彩。    “好诗!”    阮瑀的诗开了个好头,其他人自是战意十足。    “元瑜兄既然开得好彩头,我也来一首!”    说话者正是陈琳陈孔璋!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广陵陈氏)。同样也是“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在刘寒眼中,陈琳这个书生还是有一定本事的。    且不谈其力谏何进不能召集地方豪强,引兵来京城咸阳,以此恫吓、劫持太后,就说《为袁绍檄豫州文》,曹cao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
    东汉历史上少有的喷子。    “春天润九野,卉木涣油油。    红华纷晔晔,发秀曜中衢。”    陈琳一口气说完,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又是一首好诗!”    “红华纷晔晔,发秀曜中衢。好诗句,此情此景,当浮一大白!”    陈琳十分得意,他与阮瑀虽是挚友,但身为文人,自有其傲骨,阮瑀拱手一礼,表示自己不如陈琳,陈琳也急忙还礼,回到位置上。    而在蔡邕等四位大儒眼中,无论是阮瑀还是陈琳,日后必成大器!    “这位仁兄从刚才到现在眼神从未离开自己手中的食物,不知可有佳作?”    说话者正是袁术袁公路!    而他针对的那位,正是一直事不关己的刘寒。    袁术自是认得刘寒,虽说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并不是一支,但士族之间早已千丝万缕,更别提两族还是同一姓氏。    袁术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刘寒出丑。    袁术一开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刘寒身上,认识的自是不敢开口,不认识的却是面带鄙夷。    我们文人雅士在这里谈论诗句,岂容你一个只知道吃的家伙在这玷污文会!    刘寒才不管旁人的眼光,而是不紧不慢地将手中鸡腿吃干净,而后擦手,才开口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食物本就来之不易,不能浪费,诸位既是大汉士子,更要以身作则。要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身为少年,更要有朝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好!”    大家似乎被刘寒的才华折服了,金句频出,都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还是蔡邕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成康兄真是收了個好学生啊!吾此刻都有点羡慕他了!”    说话者正是大儒马日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