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宁城府南门金玉村  (第1/1页)
    这李德山家所在地是蜀中的宁州府城外的金玉村。    李氏家族在这宁州府也是名门望族了。    这金玉村是李氏家族发祥之地,位于宁州府的南门,是宁州的第一大村,也是李氏宗祠所在。房屋建筑连绵不绝,还有不少的农庄果园山林。    金玉村除了少数别姓之人,村中大都是李氏族人。    李氏族人分了两支。    一支是住在金玉村里的以经商务农为主的族人。    另外一支是住在城里的以读书出仕为目的的族人。    李氏家族这些年在仕途上努力培养了不少人才,在成都府和各州府当官吏的不少,乃至京师东华门唱名的也有。    李氏族人对族中弟子历来一视同仁。    你读书行,就送你进书院读书,你对经商有兴趣,那么就送去跟着账房先生学经商之道,如果两样都不行,那就去种地放羊,城南金玉村那一片有的是山地给你种。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会浪费一个人。    两支族人同气连枝,相辅相成,使得李氏家族在宁州乃至四川都不容小觑。    李德山的父亲是李氏的族长,在他小的时候,父亲也希望他读书出仕,乃至东华门唱名。    李德山聪明是聪明,学什么都快,可对入仕没有兴趣,而是把兴趣放在习武之上。    大宋历来重文轻武,    家族中因着不论经商的还是读书的弟子都要长途跋涉,有个健全的体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请了师傅来教大家一些拳脚功夫,一是强身,而是途中遇到一剪径强人也可以自保。    另外还为商队请了一些保镖,其中也不乏功夫了得者。    李德山对学武有兴趣,经常缠着这些保镖师傅教他,甚至还跑去西门外的禅林寺向寺庙里的武僧请教。    父亲说他,难道你还准备考个武举人回来不成?    李德山说:“我练武是为了以后走更远的路。”    在他十二岁那年就跟着家里的商队出发了,一路走一路历练,不仅学的一身好武艺,也学得了经商之道。    年轻的时候生活是肆意的,舟船车马看万水千山。    而李德山现在已经是经商这一支的领军人物,现在管理着家族所有的生意。    把家族的生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经商的路线遍及大宋全国,甚至还跟西边的吐蕃蛮人,北方的西夏人辽人打过交道。    李德山也经常在外奔波,这不,刚刚才从外面回来。    因想着几月不见的幼女曦曦,听说她在后花园里,顾不得洗去风尘,就迫不及待地到后花园来了,远远地就听见了女儿银铃般的笑声,不由加快了步伐,然后看到一个穿着粉衣裳的小姑娘朝这边跑来,不是曦儿是谁。    曦儿边笑边跑一头就撞进了他的怀里。    他一把抱了起来。    看着粉雕玉琢的曦儿,这几月来的疲惫就一扫而空了。    夫人张氏总说他太溺爱曦儿,他就是要溺爱她,女孩子就是要娇养的嘛,他对两个儿子严厉,对曦儿却从不发火。    ……    看着仆妇把旭儿和曦儿带下去梳洗了,他才跟着张氏回了前院。    仆人已经准备好热水。    张氏:“官人,妾身服侍你沐浴。”    “好。”
    李德山没有妾室,也没有通房丫环之类,这些事历来都是张氏亲力亲为。    张氏的按摩手法一流,很得李德山喜欢。    李德山躺在浴桶里,闭着眼睛,张氏跪坐在身后替他按摩。    “官人,这一趟出门可还顺利?”    “嗯,还算顺利。”    李德山闭着眼睛回答。    他可不想让张氏知道这次出门有多凶险,他差点就回不来了,这也是为何一回家就要来见心爱的曦儿的原因,在最危急的关头,他想着的就是自己要见不到曦儿了。    抱着曦儿的时候,他才彻底地感到自己的魂回来了,回到安全的地方了。    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从来没像这次害怕过,害怕回不来了。    他只捡高兴的说:“这次收获不小,我给你们每个人都带了礼物,回头等他们收拾好了就送过来。”    “多谢夫君。”    “家中一切可好?”    “一切都好。只是曙儿的事情……”    “曙儿怎么了?”    “父亲大人的意思是该送曙儿进京去了,想要东华门唱名,就要提前去京师学习两年,以备考,可是……我听说如今那边局势不太好,官人从那边回来,可见有不妥?”    李德山沉思了片刻道:“这件事我会跟父亲说,我明天进城去见父亲,曙儿也一起。    ”    张氏放下心来。    官人这样说,就是还有商量的余地,否则他会直接说,好吧,你准备给曙儿收拾行装吧,送他去京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