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回 焕臣疯前尘皆宿命,青漱孽此生共白头。 (第2/3页)
颤,说道:“不论你是否科举高中,都可回来寻我。” 郎情妾意,定下终生。言之凿凿,信誓旦旦。 一年之后,他确实回来了。 方鼎一路走到殿试,虽然不是名列前茅,但也得了官身。只是听闻他放弃了京师繁华,最后主动选择来到朔州河水县,当了知县。 徐青漱也已经过了十六,终于不用再忌讳那落魄道人的话。她借着帮家里交税的缘由去了知县的府邸,终于再次见到了方鼎。 和想象中的有些不同,少了些温文尔雅,甚至面上带着几分轻浮的笑意。想来年少轻狂,也该如此。 但她不曾想到,当一颗心想倾诉时,方鼎却一脸漠然。 “徐姑娘,我们认识吗?什么隔墙抚琴吹箫,心猿意马,从未有过。更别说什么约定了。你是认错人了吧?” 徐青漱怔住,最后仓皇离开。 后来听闻这位知县大人经常出没于风月之地,左拥右抱,开怀大笑,神态轻佻。 百姓们也不例外,大离朝廷的官员都是一个德行,好色贪财,这位方鼎知县也不例外。 徐青漱从未想过,一个人竟然能变化如此之大。想想当初自己的心意,只觉得草率可笑,真的不值。 于是心灰意冷间,就把那些过往全都埋葬。只是心底仍有难过。 再后来她对感情不再多有期盼,只是年龄也到了,有人来提亲,听说是家世不错的翩翩公子。 父母想定下这桩婚事,徐青漱也不反对。既然曾经的翩翩公子没有了,那其实谁都可以,并没有什么差别。 于是匆匆嫁了人,是河水县绸缎庄的公子,名叫:刘焕臣。 新婚当夜。 刘焕臣醉酒后跌跌撞撞进洞房,直接睡到天亮。徐青漱枯坐一宿。 徐青漱明白,怕是对方也不喜自己。但已经成婚,就没有反悔的可能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刘焕臣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徐青漱不急不闹。甚至新婚之后从未圆房,她也淡然处之。 但日子过了没多久,祸事便来了。刘焕臣在青楼与人争风吃醋,错手将那人推下了楼梯,当场毙命。刘焕臣被关到县衙监狱里。 刘家上下大惊失色,刘焕臣的父母也惊慌失措,最后看到了徐青漱像是找到了发泄口,大骂着她是扫把星。 在封建父母的眼里,一定是徐青漱这个当儿媳妇的不贤惠。就是因为徐青漱不贤,所以刘焕臣才天天去妓院,才会出现这种祸事。 “你这该死行瘟的贱人啊!” 徐青漱哭的眼睛通红,连连解释。 但最大的问题是,现在怎么把刘焕臣救出来。 徐青漱辗转难眠了一夜,最后狠下心来,私下求见方鼎。 县衙中,徐青漱看见方鼎负手而立的背影,恍惚发现和记忆中的那个人已经无法重合了。 “方大人。” “你是为了刘焕臣的事情来的,对吧?”方鼎似笑非笑。 徐青漱说道:“那日刘焕臣已经伶仃大醉,距离死者那么远,怎么会去推人下楼呢?这其中有冤情。” “嗯,倒也是。”方鼎打量着徐青漱,笑意里带着意味深长,说道:“可是还要翻案,很麻烦的。我这个人,最怕麻烦。” 徐青漱心中一寒,只能哀求道:“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不认就不认,我当你有自己的苦衷。但念在我们曾相识一场,请救救我夫君。我既然嫁作他的妻子,余生便只依靠他一人了。” 方鼎咧咧嘴:“真是个美人儿,我见犹怜啊。” 徐青漱忍不住打了个冷颤,退几步。 方鼎哈哈大笑道:“来,随我到内堂去,我告诉你,你该怎么救你的夫君。” 于是。 几天后,河水知县方鼎明察秋毫,洗清了刘焕臣的冤屈。这样的安排除了知县出手,别人只怕要倾家荡产了。 从大牢里出来,刘焕臣回到家中。刘家人谢天谢地,还给祖宗上香。 徐青漱一脸憔悴的说道:“相公在牢里一定吃了很多的苦,人也瘦了。” 刘焕臣只是冷漠笑了笑,虽然没感情,但也回了一句:“尚好。” 只是从那以后的每一夜,徐青漱都会在夜中惊醒。梦里是她无助哭喊的记忆。 受过那一场牢狱之灾,刘焕臣言语行为都收敛了不少。闲暇的时候,他与三两好友下棋斗酒甚至斗蛐蛐,或者索性留在家中。 徐青漱也没有再提起什么,只是在下棋之时会送让丫鬟送去消暑的凉茶,或者是一碗醒酒汤。 过了些日子,入冬了。 朔州第一场雪纷纷扬扬,下了一整夜。 天亮时雪已经停了,徐青漱站在庭院的梅花树下,内心忍不住哀伤起来。傲雪寒梅,也遮不住内心的黑暗。 “砰!” 一声闷响,雪花伴随着梅花,白的粉的,簌簌的树上飘洒而下。 徐青漱转头却发现是刘焕臣站在一旁搞恶作剧。还是成婚以来,两个人第一次这么亲近的站在一起。 二人就在这梅花树下,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与梅花。 刘焕臣忽然说道:“今朝已然同沐雪,也算此生共白头。” 徐青漱闻言,忽得释然一笑。她没想到刘焕臣这样的人,居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