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七七章:罚俸  (第1/3页)
    “小白呢,好久没见他了?”    这件事马周还恰好知道,所以他就忍不住想笑:    “回大王,孙道长自从回了长安之后,一直被宫中的贵人邀往查看身体,小白也是被文纪公拉着娶亲撑场面。    两者都被摧折的够呛,故而前段时日脱困之后,孙道长就带着小白去了骊山那边,说是要进山采药。”    王运也是没忍住笑了笑,估计他这位孙师叔对李世民恨的牙痒痒,要不是为了看长孙无垢,他才不进宫呢。    一路来到了承天门前,众人已经聚集在这儿了。    李建成和李世民没看见,估计到了两仪殿前就能见到他们,其他人等在这儿估计是在等他自己。    门下省正二品的侍中两位,原先本来窦抗一位,杨恭仁遥领一位,陈叔达掌实权。    现在窦抗还在,陈叔达上位了,杨恭仁没了。    他在西北那边有点叛乱拖的久了点,李渊顺势给降职了,安排到了正三品的门下侍郎,侍中的属官。    边关大将,说撤就撤了,也就李渊有这个底气,完全不怕你造反。    不过多给了一个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也是门下省的,言谏官,通常安排勋贵,权不大但是很贵。    陈叔达上位是李渊的意思,不过王运也说了两句好话帮他下了点决心,干了这么久了,也该上位了。    另一位门下侍郎不太熟,不过和他有点渊源,他对此人有恩情。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刘政会,李渊的老部下。    他本来在太原辅左李元吉,后来李元吉跑了,他被抓了,回来后一直待在晋阳那边。    这几次跟着王运立了不少的功劳,只不过并未上前线,王运也只回程路上见了他一次。    不过他在门下侍郎这个位置上呆不久的,三省的侍郎一般都是宰相预备役。    除了杨恭仁这种遥领,或着准备上任宰相的,一般不太常安排人。    门下省的两位宰相,窦抗和陈叔达坐得很稳,所以他过段时间估计会前往六部,担任一任尚书吧。    历史上是刑部尚书,这一世不知道会不会变动。    中书省比较简单,两位中书令是王运和萧瑀,两位中书侍郎是房玄龄和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历史上洛阳之战过后就是这么个职位,房玄龄才是异军突起,年纪轻轻就是预备宰相了。    不过他一直跟在王运身边,掌管后勤大任,功劳那是足足,也就年轻和资历这一个缺点。    但是李渊和王运发话了,这个缺点也不算是缺点,反而是好处,年轻就代表着未来啊!    尚书省的尚书令是李世民,正二品,按理来说这个位置才是宰相,但是李世民坐着,唐初基本就是虚职。    李世民上位之后,这个职位也一直没有安排人,所以宰相是尚书左右仆射,从二品的官职。    尚书左仆射空缺,右仆射是裴寂。    唐朝是群体宰相制,宰相们权利还是不错的,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一般官职,六品以下的重要官职都可以直接短暂任命。    皇帝发话了之后,军政大事也能够一己决断。    当然,隋唐的宰相跟秦汉的宰相没法比。    秦汉的那叫相国,真正的执掌军政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国家并不光是你皇帝的国家,也是我相国的国家。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尚书空缺,一般由裴寂管着,也就相当于是李渊直接掌控。    民部尚书,也就是户部是郑善果。    礼部尚书唐俭,兵部尚书空缺,邢部尚书窦诞,工部尚书武士彟,也就是武则天她老爹。    门下省四人,陈叔达是王运和李渊的人,窦抗是李建成的人,杨恭仁是李渊的人,刘政会是李渊的人,靠向王运。    中书省四人,那全都是王运自己人。    尚书省裴寂不用说,李渊铁杆,郑善果这个应该算是李建成和王运的人,李建成占比例大一些。    唐俭是王运和李渊的人,窦诞李建成的人,武士彟这个不太清楚,应当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中间徘回,靠的估计是李世民。    现如今的三省六部就这么个情况,要说朝廷上官员里现如今谁最贵,那自然是李世民。    尚书令现如今是有实权的,但是要说谁最牛皮,王运觉得是他自己。    尚书令下来就是中书令了,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