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曼哈顿1978_第六百四十九章 夏威夷之旅(四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九章 夏威夷之旅(四十一) (第3/4页)


    “像前几年那样,米联储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种货币政策,只会变得越来越糟。。”

    “所以,米联储在某些公众的预期形成之前,必须承诺将毫不改变的执行单一政策,直至获得公众预期的成果,才能重新获得民众的信心、稳定和公众影响力。。”

    大卫说完这段话,面带微笑的看向纳什教授,非常诚恳的问道。

    “我可以把对您的纳什均衡理论一些粗浅理解,和一些我自己想出来的实际案例,写进书中吗?”

    “。。好的!”纳什教授眼睛里闪烁着激动和忐忑的复杂情绪,点点头道。

    “哈哈哈哈~谢谢!”

    大卫向纳什教授夫妇举起了酒杯:“正好明天,我想让大家帮我去做一个社会性的实验,来为书中的均衡理论提供实际数据素材~”

    “等会儿,我们大家就去书房里,再好好聊聊!”

    “干杯~”

    “干杯!”纳什教授夫妇,笑着端起酒杯说道。

    贾尔斯和布鲁默,对损友的古怪“破局”方法,有些摸不着头脑的也跟着举起了酒杯。。

    剩余的其他人,虽然都没太听懂大卫刚才所说的话。。但被也跟着举起了酒杯~

    。。。

    夜~

    明月高悬。

    二层书房里。

    大卫给纳什教授夫妇拿出了自己的一些手稿,向坐在打字机前面的蒂尔达点点头,又看了一眼跑过来“旁观”的最佳损友二人组,笑道。

    “着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早在他发表第一版《经济学原理》的时候,就曾说过~”

    “经济学有两大研究路径:一是沿着来源于经典牛顿力学的均衡思想;一是沿着来源于生态学的演化思想。”

    “运用数学领域中拓扑学的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来证明纳什均衡的存在性,绝对是一个开创性的经济学研究!”

    “因为随着经典博弈理论、生态理论及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心理学家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把其在心理学领域研究的成果直接应用经济分析,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将极大地激励着经济及社会学家,从现实人行为出发来解释经济及社会现象!”

    “而我想在明天安排的社会实验,就是为了给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可靠的、客观的数据支撑!”

    大卫走到桌子后面,随手拿起笔在纸上一边写下几行字,一边说道。

    “我们都知道,《经济学人》是一本国际最知名的时政类杂志。”

    “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很多国家,都拥有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读者群体~”

    “那么我们就不妨拿它来举个例子,做个实验!”

    “你们看~”

    “我们假设:《经济学人》杂志的半年预订费用,约为29米元。”

    “全年的预订费用是59米元,再加上免费附赠一期:知名专家学者和各国名人政要投稿的年终特刊。”

    “让你们选~你们会选哪个订阅套餐?”

    大卫看向纳什夫妇,向他们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纳什教授看了一眼妻子艾莉西亚,笑道:“全年!”

    “我也是~”艾莉西亚,微笑着附和道。

    “额。。我们也是!”贾尔斯和布鲁默,对视一眼,附和道。

    “。。我也是!”坐在打字机后面的蒂尔达,想了想,最后给出了答案。

    “ok!”

    大卫非常满意的收回了手里的“订阅目录”,又在上面修改了一下,又问道。

    “假如:半年和全年订阅的费用等条件不变~我们再添加一个两年订阅,可以获得优惠价格105米元的选项,然后再附加上一期,免费的两年内最受读者欢迎的精编内容特刊。。”

    “你们会选哪个呢?”

    “额。。”纳什教授眨了眨眼,有些明白了大卫的意思,微笑着立刻说道。

    “我选两年期!”

    “我也是!”

    “我也是。。”

    “哈哈哈~”

    “ok!”

    “那我们再把提前预订的福利条件换一下!”

    “假如:我们没有任何免费的特刊提供,只把不同的订阅价格,稍降低一点点~”

    “你们会如何选择呢?”

    “。。一年!”

    “我选两年。”

    “一年!”

    “我。。选半年!”

    “咦?”大卫有点惊讶的看向“与众不同”的蒂尔达,问道。

    “你为什么选半年?”

    “因为。。我平时很少看这些杂志,买回来也只是会偶尔翻看一下。。”

    “订阅了太多,也没用啊!”

    “不错!”大卫向蒂尔达竖起一根大拇指,非常赞同的接着说道。

    “我想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结合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行为学等几个学科,来研究人们在做出决定或选择的时候的理性与非理性预测!”

    “像刚才我们做的这个小实验,蒂尔达的选择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她平时并不会特意去关注《经济学人》杂志,更不会去时刻留意他们杂志社搞出的新活动~”

    “但她这一次,在我这里听说了《经济学人》杂志的订阅优惠活动,感觉它非常划算,就直接选择了订阅,却没有去思考这些杂志到手之后,什么时候才会去认真的读它们。。”

    “所以,我提出的这种订阅计划本身,就是一份为读者群体设下的非理性预测陷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