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帝国改革 (第2/2页)
廉政问题,其他的诸多方面也都纳入廉政公署的统管范围。 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央集权,将原先隶属于地方的地方法律制定权收归央,所有河系都无权制定地方的法律法规;收归原先隶属地方刺史手的经济权力,帝国政府无权管辖经济税收,取消地方水务,回归到建国初期的央统一税收的制度;将原先隶属帝国的地方司法权也统一收归央,直接隶属于央司法机构,不在对地方刺史统管。 诸多原先因为交通不变下放到地方刺史手的权力逐一收归央,恢复到建国初期央集权的状态,强干弱枝,不断将原先一步步放出去的权力全部收回。 这是本次行政改革的核心!围绕着这一点,削弱地方权力,加大央集权、强化监督体系,彻底的将这100多万年以来慢慢坐大的地方刺史给打死,让刺史根本没办法像以前一样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当然不能说以前的制度完全不行,以前逐步将央的权力下发到地方河系,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空间传送技术实在是太慢了,如果所有的权力都在央的话,很多时候会显得反应非常缓慢,无法及时的应对各种突发的情况,所以才会慢慢的加强了刺史的权力。 可是现在已经有条件,6级时空之门研究出来,帝国如今又恢复到了以前建国初期时候的情况,即便是帝国占据着万个河系,现在也可以非常快速的抵达。 所以有必要将以前下发到地方的权力逐一全部收归央,强化央集权,防止滋生分裂实力,强干弱枝! 其实说到底这是央和地方之间的一种博弈,怎么去cao作也是根据帝国发展的情况来定,原先交通不变,必然也需要将部分的权力下放到地方,现在交通变的快捷、便利了,也必然要将地方的权力收归央,加强央的集团。 行政改革之后,帝国军队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军队是央一直以来都没有送过手的,也是一直牢牢的控制在手的,不敢任何时候,央都也都没有放松过对军队的控制权,所以这一次能够快速的扑灭分裂实力,军队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当初地方这边一直以来都嚷嚷着要将军队的权力下放到地方,甚至分裂势力不惜以海盗血洗很多星域来向帝国央施压,央也都没有松口过,所以央这边在对付地方分裂势力的时候才能够游刃有余,否则的话要是军队也掌控在地方,帝国早已经分崩离析了! 帝国军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军衔制度已经完全落后于帝国军队的建设需求,层级太少,晋级太难,也太慢了,而且到了将之后,很难去区分到底谁高谁底,统辖军队的钟南极是将军衔,统辖地方集团军的也是将军衔,彼此无法用荣誉的军衔来区分,只能以职务来区分大小。 这样的落后的,继承于地球时代的军衔制度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帝国军队的发展,帝国军队当军人的积极性不高,帝国民众从军的热情也不高等等诸多不利于帝国军队建设的问题出现。 所以有必要对帝国军队当的军衔进行重新的划分,增加军队的荣誉感、提高军人的士气和积极性等等。 相对来说,军队的改革是相对容易的,只是单纯的对军衔制度进行改革,并不涉及到原先根本性的改变和权力分离、集的问题。 原先的时候帝国军队当实行的军衔制度有低级往高级分别是:兵、士官、尉官、校官、将官,总共17个等级。 帝国军队当一般做到士官都能成为一艘战舰的指挥官,尉官可以指挥一支小型的舰队,校官是百万战舰的指挥官,将官是星域军团的指挥官! 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可是单单是从兵升级到士官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一艘战舰当原先战舰体积较大的时候,一艘战舰至少都百万的帝国军人,现在战舰体积越来越小,一艘战舰当至少也是有万的帝国军人。 想要从如此多的人当获得晋升是非常难的,没有混个几百年、几千年什么的,基本都是不可能的。 从士官到尉官,再到校官、将官,基本每一级也都差不多,晋升太困难,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了,严重的影响了帝国军人的积极性。 同时在高级军官当,将级军官彼此之间的军衔一样,但是职务等级又相差太远,也严重的不符合军队荣誉制度的建设,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新的军衔制度:兵这一级分为三阶9级,一级列兵、二级列兵、三级列兵;一级二等兵、二级二等兵、三级二等兵;一级等兵、二级等兵、三级等兵。 士官一级也同样分为三阶9级,进行的明细划分,分为一级下士、二级下士、三级下士这样的军衔。 尉官、校官、将官也同样如此,全部都是三阶9级,最高级别的为将划分为1星将、2星将、3星将! 到了这里帝国的军衔已经划分出了45个级别,从最低级的1级列兵到最高级的3星将,总共有45个阶梯可以让帝国军人们慢慢的爬。 接着在将官之,帝国新增设了统帅和元帅两个新的级别,统帅分为少帅、帅、帅和大帅4个级别,没有再设置1级、2级、3级之类的。 元帅是帝国军队当最高的军衔级别,总共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元帅、二级元帅、三级元帅、大元帅! 大元帅这个级别是荣誉级别,一般都是帝国军方最高领导人退下之后获得,真正的来说帝国军队当能够做到三级元帅是最高了! 整个军衔制度划分下来一共7个大级53个阶梯,足够帝国的大兵们开足动力使劲的爬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