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1章 全球性作品 (第1/2页)
群里渐渐热闹起来。 平时潜水的作者纷纷冒泡,一会竟然现身40多个,按照惯例,掌声欢迎一下新成员沈哲。 沈哲笑:“都是前辈,我得谦虚点。” “哈哈!” “没那个必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话说,这是群里年纪最小的一个?” “咦,还真是。” “后无来者不敢说,前无古人的确是,二十岁做到畅销几千万的作者还是第一次见到。” 沈哲:“反正,不管你们怎么吹捧我,我一个劲儿谦虚就对了。” “哈哈哈!” 申公子:“进来个好玩的。” 熟悉新成员之后,大家接着刚才的话题往下聊。 林卉:“说起汪大,他是为数不多能在西方翻起浪花的作者了。” 申公子:“嗯,这个倒是,除了他之外,群里也只有唐大哥和老妖能到西边几国蹦达两下。” “我怎么听这话不大对味呢?” 唐一宗发个白眼的表情:“都别提我的事哈,去年就被法国那个毛头小子虐惨了。” 南山老妖:“我就更不用说了,登陆三个国家大半年,一共卖了四百万册,什么榜单也没进去。” 夏冬:“是翻译的问题?” 唐一宗:“有这方面的原因,优秀翻译不好找,更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字翻译过去读着总不对劲。比如国内类型学作里,不少很合语境的成语、俗语什么的,一经翻译,便少了许多味道。我们说三十而立,atthirty,amanshouldbeabletothinkorhim色l,这特么怎么念怎么不对劲!” 一位作者笑:“哈哈,老唐是深受其苦啊。” “谁说不是呢?” 夏冬:“也不能这么悲观,他们的作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我们读译也不如原。” 申公子不赞同:“小冬,关键在于价值观,不在于语言本。” “申公子又要在群里开讲座?” “坐等。” “我也看看热闹。” 忽然又有三个作者现出真身。 申公子:“又来黑我,得,不和你们扯没用的,我说我的。” 沈哲一直没发言,看得津津有味。 这些成就很高的通俗学作者,思考的也很多,但似乎有一条最关注,籍销量,被人读到才有影响力。 不像某些坛人士,明明想多卖点,口中却不屑一顾。 当然,有些前辈是真不在乎,而华夏经济爆发后的新生一代作者,鲜有视金钱如粪土的。 申公子:“图就是化行业制造出来的产,承载着一种叫做价值观的玩意。” 他一说话,就露出中特有的那种痞气。 “决定图销量的是读者是否愿意购买,读者口味却深受价值观影响,而我们的人已经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现代明。所以他们那边进了畅销榜的作,引进华夏往往依然畅销,和星辰传媒stv引进的那些大片一样。反观我们,即使汪汪汪的有毒快餐适合他们的口味,国外版权销售也不是特别理想。” “前几年我的名声还没有这么差,做过一段时间国外图的引进工作。” 唐一宗:“你还做过这个?” 申公子:“嗯,你忘了我也有家出版社?” “当时就没少受到西方同行有意无意的嘲讽,我们在化产输出上的确步履蹒跚,没什么好争辩的。能和他们进行一番较量,也只有幻想学方向,比如老唐、老妖” 唐一宗苦笑:“我根本指望不上。” 南山老妖:“比不了唐哥。” 群里顿时闹腾起来,一群人出声抗议。 “怂了?” “没劲,还没怎么地呢,你俩就开始软蛋了?” 申公子:“行了,怪不着他俩,我们这群人是完不成逆袭了,还要看下一代青年作者怎么样。” 夏冬忽然说话了:“你们好像忘了一个人,汪大论单本还比不上他呢。” “谁呀,这么牛?” 夏冬:“唉,去年皇家学奖是谁的?” 有人说道:“唉吆,可不是吗,汪大是靠数量,说单行本还是沈哲的成就最高。” “想起来了,海伦之事把米国人骗的不轻。” “沈哲呢,进群怎么不说话?” 沈哲:“哦,我看各位前辈聊得开心,先学习学习。” 申公子:“嗤,看来我说你新手真是不对,你比老唐进群时还老实,也要憋个半年再发表观点?” 沈哲无语:“申哥,展示肌rou不是我的风格。” 申公子:“我看过你的桃花诗,确实不错,可你年纪轻轻一副看破世间的想法实在不好。” “为赋新词强说愁嘛。” 现代社会写诗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年轻时候,诗再好首先给人的就是装逼印象。 申公子:“我看你是高产作者,海伦一还有上月的几个短篇,对西方语境创作似乎非常擅长,希望早点写出全球性好作。我们缺的就是能代表国内作者的顶级图,别看我说起来什么都懂,其实写起来完全不一样,毕竟从小长大的环境已经限制了创作风格,80年代后的作者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唐一宗:“申公子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我看过不少他们的科幻作,即使模仿写出来的依然是华夏味。” 沈哲能从他们的聊天当中感受到,华夏这群顶级畅销作者,面对西方出版物的无可奈何。 除了搬运彼世经典,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是化层面、甚至是明层面的弱势,因为全世界已经都离不开的现代明,发端于西方国家。 或许真的需要再出一个圣人,把现代明融入华夏明体系。 转念一想,也没有那个必要,华夏自古讲究集体创作,然后突出一个代表性人物。 比如伏羲之于易经,袁隆平之于杂交水稻 群里聊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沈哲也基本上进入了这个畅销作者圈子,说话随意一些。有对他感兴趣的同行问是否有新作将要出版,他答说寒假结束时大概会有两个短篇。 “寒假?噢,差点忘了,你刚上大学!”问话者崩溃道。 事实上,群里虽然都是前辈,踏进学圈十年、十几年的很多,但谁也不敢小看沈哲。 写不限制年龄,初高中生也有出版图的天才作者,往往是流星一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