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六章 三绝碑与禹王碑 (第1/2页)
叶空很肯定,他的神识只是在找寻南宫渡的踪影。 并没有刻意去看石碑上的碑文。 但是,这一刻就好像那些碑文自己要进入叶空的神识一样。 就算叶空不想看,却依然能清晰地看见,并且一字不落。 “综覈万法,安住一归,注大道经,究上乘理……” 碑文字字清晰地映入叶空的脑海。 而当叶空把一千多字的碑文全部看完之后。 叶空体内的佛门舍利却又开始慢慢地趋于平静。 就好像之前的躁动都是幻觉一样。 “原来是佛法共鸣,写这碑文的到底是谁?” 不过到了此时,叶空心里也终于有些明白佛门舍利为什么会躁动了。 如果叶空没有猜错的话,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佛法共鸣了。 佛陀永世修行佛法。 只是这佛法玄之又玄,妙之又妙。 妙中有玄,玄中有妙。 一千个人有一个人的理解。 法不传二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就是道理。 每个人所理解的佛法不同,形成的智慧也不同。 不过这佛法的感悟并不是不可言,而是言不尽。 通俗来说,就是语言的能力有限。 无法完全表达心里的那种玄妙的感觉。 但是,言不尽亦要言。 一般的佛门中人,特别是佛法修为越是高深的佛门中人。 一旦彼此遇到,总要相互探讨一番。 通过佛法的有限交流去理解和探索无限深的佛法。 这种领悟与领悟的交流就是所谓的佛法共鸣。 叶空面前的这块石碑碑文涵盖了自晋秦始年间建寺至唐立碑这五百多年的时间里。 麓山寺的兴废修葺、沿革变迁。 以及历代传教的情况以及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等等。 词章严谨华丽,包罗万象。 而书法的笔力雄健,一看就是出自于大师之手。 石碑的篆刻也相当精湛得体。 特别是碑文中的几句话还包涵了佛门中人对佛法精义的无上理解。 如此的碑文能引起叶空体内的佛门舍利的共鸣也就不奇怪了。 也由此可见,撰写这碑文的人定非等闲之辈。 只怕是出自于真正的大师之手! 否则断然无法引起叶空体内的佛门舍利的共鸣。 “这是传说中的三绝碑,也称北海三绝碑。” 而就在叶空恍然的时候。 霍去病突然从富春山居图里闪身而出。 并且语气凝重地说道。 只是在霍去病那凝重的语气中,并不难听出他对这块石碑的虔诚和推崇。 “三绝碑?不是麓山寺碑吗?” 叶空疑惑地问道。 这石碑的最上面分明刻着麓山寺碑四个大字。 这四个大字透着一股股的儒雅之气。 就算叶空是书法的门外汉,都被深深被震撼了。 “麓山寺碑是原名,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所以一般都称之为三绝碑”。 霍去病凝重地说道。 “等等,你生前是东汉时期的人,而麓山寺碑乃是唐代所立,它比你出现的时间还晚,你怎么会这么了解它的?” 叶空疑惑地问道。 这不合理啊! 叶空当年读书的时候,对历史虽然一窍不通。 但最起码的朝代先后顺序叶空还是知道的。 霍去病是东汉时期的人,东汉之后是三国。 然后到西晋、东晋,再后来就是南朝、北朝、隋朝。 而立碑的时候已经是唐朝时期。 从东汉到唐朝,严格来说整整相差了七个朝代。 这可是三四百年的差距。 霍去病怎么会如此了解这麓山寺碑的? “哼!从东汉到现在,我不是一直都活着吗?” 霍去病白了叶空一眼说道。 霍去病可也不是安分的主儿。 在刚刚化为嗜血飞僵的时候,他还曾经在历史上做下了不少的大事儿。 只是到了元朝中期,他才开始闭关不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