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至圣先师孔子!  (第1/1页)
    十八级,最多可以回到三千六百年前。    而王强今天就将去到两千五百年前。    他要见一个人!    此人便是孔子!    至圣先师,儒道至圣!    孔子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    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王强就是想见他!    问一问如何改人心!    人心何以改,唯有问圣人。    这也是王强要见孔子的理由。    “带我回到公元前493年陈国见孔子!”王强说道。    鲁哀公二年!    孔子由鲁国来到卫国,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    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离开卫国西行。    经过曹国到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59岁的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国、宋国、郑国至陈国,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    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来源于百度,如有错误,请指正!】    根据历史记载,此事便是如此!    至于是否真实,王强也不知道。    这也是王强查到的。    不过不管如何,王强都要去见孔子,在那个时候。    而为什么去那个时候,便是因为历史契机。    不论是任何人也好,没有契机,你都不可能认识。    尤其是这种圣人级别。    他们的想法,不同于李书文,李三那样。    一见面,你就可以说的上话!    历史不是民国,民风并不开放!    而且李书文,李三,本质上是武者。    一生爽快做人,爽快做事,有着武者的简单之心。    而孔子,可以算是文人。    和文人交谈,可不是和武人交谈那样。    文人多忧愁,思想多连天。    可以参见陋室铭,就可见文人之心。    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足以表明一切!    要是王强以他这个状态前去,他没有读过古书。    也没有看过古籍,甚至是了解一些风土人气什么的。    恐怕和孔子说不上三句话。    他们就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无法言语,如何问问题?    尤其是那个年代的人。    还威武不能屈,不是后代!    以至于明清时期!    根本不同,如果文人对武人屈膝。    那将是一种耻辱!    士可杀不可辱,就是那般!    所以,认识,需要契机!    这事件就是契机,只要救了孔子,自然也就可以拉关系,认识了!    时光飞逝,犹如白驹过隙!    哗哗哗!    一张张画面,从王强眼前划过!    公元前493年!    时间定格!    面前黄土大地,草木稀少!    王强站立在一座高坡之上。    他的下方就是几辆马车,此时正在缓缓驶过。    这里面,就是孔子!    “还需再等一等!”王强说道。    对手没来,不好动手!    此时的孔子,已经快要游遍诸国,游说完众多帝王。    可以说,此时的孔子也是非常的疲惫,心累。    主要因为,他认为之间怀才不遇!    珍珠蒙尘!    他周游列国,主要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儒家思想。    希望君主可以实行,以仁义治国的理念。    以德行止战乱!    第二才是带领学生,见识天大物博。    广游天地,看遍人间风土!    但他经过了这么多国家,对于孔子,他们只做了两件事!    一个是给他俸禄,养着他,但是不给他官职。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供着!    他的理念,不被采用!    第二便是追杀,看他不爽!    在这个战乱年代,你一天天的在那里说要做好人,不要杀戮!    以仁义治国,以德服人!    可以想象,这么说,会得到什么回答。    当然是有人看好,也就有人看你不爽,这很正常!    而今天就如此,杀!    “希望今日之孔子,能够解答我今日之思想,之理论,之想法!”王强说道。    他来这个时候,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    因为孔子此刻,正处在一个蜕变期。    也就是我们说的,他将要整个人都升华,进入另一个境界的时候。    这一段时间,他的头脑可以说开发到了最大化。    将所有的事情,都看得很透彻。    这也是为什么,王强不去之前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也不去之后,那边是因为。    之后的孔子,对于一些事情,看得太淡了。    他已经淡泊名利,看淡世间了。    那个时候,遇到孔子!    第一,你不好跟他交谈,而且你根本听不懂他说的什么。    这就跟你跟一个老和尚谈话一样!    他都看淡了,你跟他说什么?    说人心怎么改变,他跟你谈大道理!    说什么要用感化,要用心啊,什么一堆乱七八糟的。    谈的你自己蒙了,听都听不懂!    没有实干,没用!    第二,是他那时的思想已经固化,没有在危急时刻,在有抱负的时刻的那种大胆的想法了。    思维的固化,就代表那时候已经一根筋,而且很僵!    而在危急时刻,你想的就会很多。    就跟孔子现在这样,他要推行他的思想。    他就需要更多的大胆可行的想法,和解决被游说的君主,提出的一切问题。    他想的会很多!    想要改变,想到准备怎么做。    怎么解决所经过国家的大臣,游说时的刁难,和质问。    要怎么将自己的思想和这个国家的风土结合!    这就是大脑运转最巅峰时候,和前,后不一样的区别!    包括王强转职之后,知道了孔子的记忆,他也不可能知道孔子下一刻说什么!    你问王强一个问题,再问孔子一个问题。    两人的回答,也不一样!    当得到一个人的记忆,了解他过去的一切。    并不能代表你就能和这个人想的一样。    你只是知道了他的记忆,融会贯通。    如果把记忆比作一本书,就说这本书是哈姆雷特吧。    一千个人看过哈姆雷特,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想法都是不同的,这就是人的思维不同。    记忆根本不能代表什么,那都是一个人的记忆,一个经历而已!    就跟你读过一本书一样,你读过了这本书。    你真的知道作者想说什么?    那是不可能的!    你知道了,并不代表,你知道他怎么解决问题。    怎么想问题。    人的思想天马行空,无法准确。    当然,除了习惯可以预测,其他的想法不可预测!    车子吱吱嘎嘎而过!    王强看着远方说道:“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