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大洗牌 五 (第2/2页)
“洪福齐天倒是不错,不然朕这一次也难以活着回来,但是这一战,朕终究是输了,该承担的责任,朕不会推脱!” 孙权目光一扫而过,然后低喝一声:“子瑜!” “在!” “现在立刻起草一份罪己诏,朕要领罪天下!” “陛下,万万不可!” 众臣闻言,眼眸连忙瞪大,看着孙权,一个个都开口反对。 罪己诏有利有弊。 在这个时候,可能弊大于利,一个不小心,还会影响孙权在天下子民心中的形象。 “朕是皇帝,一言一行就得为天下百姓之榜样,错要认,罚要领,不然如何对得起天下子民对朕的敬仰之情!”孙权平静的道。 这时候下罪己诏是他考虑了很久的事情。 朝廷终究需要为这一场败战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一百多万将士惨死沙场。 耗费数年积累下来的民脂民膏。 最后还导致朝廷内乱。 这事情不是说掩饰过去就能掩饰过去,终究需要有一个态度。 张昭等人对视一眼,沉默不语。 “臣领旨!” 诸葛瑾拱手行礼,然后迅速起草一份罪己诏,盖印生效之后,立刻让人传递下去,通过宣传司传播天下。 议会还没有进行,孙权就扔下了一颗炸弹。 炸的这些朝议大臣脑袋昏沉沉的。 “今天召开议会的第一个议题,甄选朝廷议臣!” 孙权直接拉开了这一次朝廷议会。 三席空缺,终究要补上。 “陛下,臣举荐赵云为朝议大臣!” 黄忠开口说道:“赵云司令多年来为朝廷四方征战,立功无数,对于朝廷,他功不可没,对陛下更是忠心耿耿,此战他救驾有功,理当赏赐!” 孙权眸光闪烁过一抹精芒,对着群臣一扫而过,问:“赵云进入朝廷议会,诸位可有异议?” “我赞成!” “我也赞成!” “……” 全票赞成。 这并不出孙权的意料之外。 毕竟赵云在上一次就有机会进入朝廷议会,只是当时孙权还有意压制一下赵云的发展,为他巩固在军中的根基和影响力,如今自然压不住他了。 “第二席!”孙权满意的笑了笑,继续说道。 “陛下,臣举荐参谋部尚书郭嘉进入朝廷议会!” 开口的是周瑜。 这倒是让人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郭嘉?” 孙权微微眯眼,深深的看了一眼周瑜。 周瑜还是按耐不住了,孙周系瓦解之后,他和江东系估计是尿不到一块去了,毕竟在孙策登基的事情上,他选择了敌对的局面,江东系的滑铁卢正是孙策登基事件。 所以最后他选择了曹魏系。 “我反对!” 张昭冷然的道。 他保不住位置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再让郭嘉上位,那么朝廷议会之中,朱治他们就有些控制不住局面。 场面一下子冷寂如斯,众臣目光相对。 战争终究是拉开了。 “那我们表决吧!” 孙权平静的说道。 郭嘉入不入朝廷议会,对他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局势始终还在他的掌控之中,并没有超出他的掌控之外。 “郭嘉自从归降我大吴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他领参谋部这些年,在军中也是威严颇深!” 黄忠想了想:“我同意了。 他并不在乎其他的事情,论起派系,他应该是楚系了,但是他和楚系之间,关系并不好,算起来,他是孙权的嫡系,自成一系。 他更加注重的是军机处能不能在朝廷议会上取得更加强大的话语力。 郭嘉也算是军方的人。 “我同意!” 李儒斜睨了一眼张昭,眸光冷冷,平静的道。 三票赞同了。 “我同意!”第四票的赞成是鲁肃,鲁肃有鲁肃的考量,让郭嘉进入朝廷议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我同意!” 第五票自然就是钟繇的票,他是举双手双脚赞成郭嘉进入内阁。 五比一。 目前只有十席位置的朝廷议会来说,这个表决已经站在了不败之地。 朱治的呼吸有些沉重,目光看了看张昭,又看了看孙权,咬咬牙,道:“我反对!” 第二票反对。 现在朱治只能选择站在江东系的立场上。 “我反对!”顾雍也是江东系的一员,代表的是江东世家,所以他也只能站在江东系的立场上说话。 五比三。 还有两票,一票是张,一票是孙权。 “我同意!” 张开口,声音有些嘶哑。 这倒是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之外,张昭的眼眸更是死死地看着张。 “看来朕不用表决了!” 孙权深深的看了一眼张,嘴角有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道:“第二席补缺,郭嘉!” 接下来是第三席的补缺。 “臣举荐陛下首席参谋诸葛瑾!” 鲁肃上奏。 众臣闻言,顿时目光看着孙权和孙权身后的诸葛瑾,顿时都明白了。 诸葛瑾也是东侯府的元老出身,孙权的嫡系之中的嫡系,进入朝廷议会是早晚的事情,现在鲁肃提出了,那么最大的可能是孙权的授权。 所以没有人愿意去反对。 最后全票通过。 坐在孙权身后,正在提笔记录的诸葛瑾显得有些激动,握着笔的手都有些颤动起来了。 庞统看了,更是羡慕。 他论能力,论资历,都不亚于诸葛瑾,差的就是一个机会。 有时候机会很重要。 如果这一次不是孙权需要诸葛瑾进入内阁去压制江东系和曹魏系的斗争,他想要进入朝廷议会,起码还需要几年时间。 朝廷议会的第一天在日落之前就结束了。 大吴皇朝朝廷议会十三席议臣的名单火速出炉了。 皇帝孙权。 内阁首辅张昭,内阁次辅朱治,内阁次辅鲁肃,吏部尚书顾雍,内阁长史钟繇,御书房左参谋诸葛瑾。 军机处次尊黄忠,兵部尚书周瑜,第四战区总司令赵云,参谋部尚书郭嘉。 锦衣卫大都督李儒。 御史台御史大夫张。 十三席的位置,内阁占据上风,军机处明显出现了劣势。 但是很多人都心知肚明,这个位置的变动只是一个临时的,补缺上去的或许没有什么悬念了,但是还坐在位置上的人就未必了。 毕竟大洗牌刚刚开始,接下来他们能不能坐稳这些位置,都是很难说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