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准备 (第2/2页)
,就已经被玉牒中除名。 也就是说,在帝国的档案里,他们已经是死人。 就是不知道那个十七皇子怎么样? 其实说起来,十七皇子还是很倒霉的,根本就是被牵连,小小年纪就被带走,那个路女王根本就没有问过他的想法。 但余颖也知道,不管怎么样,这个孩子的一生都被毁了。 哎! 真的是作孽。 不过,对于十七皇子的事情,余颖并没有多管。 毕竟那个孩子到底是怎样? 没有人知道。 因为他的母亲是路女王,所以没有人知道他会是什么遭遇。 哎!听说那个孩子还活着,不知道怎么样? 希望他在活着的时候,能活得快乐点。 事实上,在不久的将来,她还真的遇到十七皇子。 当然这时候的她,并不知道这种情况,正忙着准备作战计划。 余颖的到来,路女王并不知道,她是怎么样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老对手会到长吉府。 她还以为那位虚伪的皇太后,真的去寺庙里去祈福。 根本就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在疆场上遇到领军带将的老对手。 余颖空降下来之后,是主帅的身份。 但手下还是有不少将领的,主要归庆东侯府的人管束。 在其他人眼里,余颖就是一个傀儡。 但庆东侯府的人,却不是这样认为,因为这位皇太后在宫里算是第二次成长起来,所以对兵法极为了解。 当然,唯一可虑的是,这位有可能是属于纸上谈兵的。 不过到了长吉府之后,这位皇太后的能力,真的是让跟着来的人,刮目相看。 虽然看不出来这位的打仗水平,但练兵的水平很强大。 可以说,在皇太后的调教下,边军的水平有了大的提高,甚至专门针对北方游牧部落的弱点进行训练。 北方游牧民族的人,主要是机动性强。 那么就要想着消弱他们的力量,就不要让他们的行动力快起来。 还有,就是他们喜欢射箭。 箭法要比帝国的人强。 那就要有比他们射程更远的武器。 于是,余颖这一次还原出来弩,还是有瞄准器。 这一次,务必把帝国的威风打出去,争取一战成名。
事实上,在文皇帝之后登基的皇帝,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帝国的疆土在这一届皇帝在位期间,大幅飙升,以至于这位皇帝死后,谥号为武,以纪念这位皇帝陛下。 当然文帝和武帝并非父子,而是祖孙两辈。 因为两个皇帝太过有名的缘故,所以连那个应该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怀帝,也都是冒出头。 毕竟没有怀帝,就没有武帝。 甚至后人在提起文帝的时候,都会再加一句,是武帝的爷爷。 当然这时候的皇帝,还不知道以后的历史,他正忙着处理手里的朝政。 曾经的他早就想过自己放手大干一场,让母后看看他做的怎么样? 有种让母后看看,他已经长大。 如今,真的什么都只能靠自己,母后走了。 有时候他会感觉心里有些不对劲,甚至会不知不觉地走到母后曾经的住过的慈宁宫。 就仿佛那个和蔼可亲的母后,依旧是住在那里,而他依旧是那个还是初登皇位的孩子。 但,宫室里没有了那个身影。 于是他在慈宁宫附近转一圈,就回到自己的宫里,还好有妻子在。 渐渐的,皇帝明白他娘为什么要走? 一方面是为了找寻那个路昭仪,一方面是应该为了让他真正成长起来。 就如同小鹰长成后,就会一脚被踢出鹰巢,让它学飞。 等到小鹰能够飞行后,就会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生活。 那么现在的母亲离开,也就是为了放手,让他担起帝国的重担。 其实,皇帝终于第一次开始主持朝政,曾经有过一点点激动,但很快就平复了。 毕竟很早之前,他就是一个人开始做主,而母后只是看看,甚至会越来越少地提出意见。 其实,母后早早就开始准备交接。 这一点到了这个时候,皇帝是深有体会。 当然那些大臣自然是美滋滋的,毕竟太后这些年还是很识相的,早早把权力交出,让原本不少大臣揪着的心放下。 在朝政上走上正规后,皇帝还是很注意不要随便改变母后曾经的计划。 事实上,这些年来,余颖一直抓着很多东西,让不少人是看不上眼的。 比如说提高武将的待遇,还有就是练兵。 让不少大臣,感觉这位太后有些好战。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帝国的军队一直在保持战斗力。 皇帝后来的时候,其实还是很受余颖的影响的,所以对异族一直保持着警惕心。 而卡鲁部落的成长,就让他有些警惕。 此刻的大臣们,却一个个很激动。 因为有很多附近的小国一个个都是要求附属,让大臣们一个个都是感觉有种万国来朝的感觉。 对于这一点,余颖根本就不在意。 因为她知道,那些附属都是有条件的,一旦帝国的水平下降,那么所谓的小国随时可以翻脸。 所以来不来朝贡?余颖才不在意。 加强自己的实力,才最重要。 另外余颖做太后的时候,坚决反对那种附属小国只要上贡一点点东西,帝国就要千百倍的还回去,这绝对是败家子行为。 一旦养成习惯,不给都是罪。 虽然有大臣腹诽,说太后就是一个女人,心眼小,把利益看得太重。 说帝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应该有大国的气度。 事实上,总是有人说什么不要太在意什么化外之民,就是一群没有开化之人。 根本不要在意。 对此,余颖呵呵一笑。 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关系的。 难道赏赐给他们一大笔钱,让小国发展起来,将来和帝国对着干? 那种冤大头不能做。 当然在余颖的教导下,皇帝的手也很紧,这种傻事绝对不会做。 其实说起来,朝中的大臣,也看出苗头,帝国的皇帝打算在北方硬杠。 有人觉得不划算,毕竟现在帝国的各项机制很好,可以说没有必要打,完全可以采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 对于这一点,皇帝是不怎么认同的。 有时候不狠狠打痛对手,对手会好好坐下来谈判? 而且路昭仪的事情,因为是丑闻的关系,所以皇族并不打算外传。 毕竟文帝的妃子竟然跑到外面,甚至和好几个野男人勾搭上,这种话怎么能说出口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