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反王 (第1/2页)
他们一个个都想着让胡家拿出全部家产,帮着他们抢夺天下。 结果竟然变成胡家反了。 愿望全部落空,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难免是酸溜溜的,心里想怪不得胡家一直不愿意合作。 人家是早有打算。 切!胡家好大的野心,也不怕自己撑死,以为胡家一定能行? 反王们在心里不爽快,怎么能这样? 一块大饼要多一个势力分,那么意味着他们的各个方面会收到挤压,他们当然不愿意。 很有些人想要打压胡家。 其中的季王是气得不行,要知道他派去拉拢胡家的人,一个个非死即伤。 当初,他知道这个结果后,早就是火大。 于是他准备给胡家一个教训,却被人劝住,要知道胡家有钱,不可轻易得罪,而且他派去的人嘴巴不干净,调戏胡家姑奶奶。 胡家没有当时弄死那些人,已经是很大度。 余颖那一次带人追击的时候,并没有弄死那些人。 毕竟他们代表着季王来谈判,他们之间还没有到撕破脸的地步。 还有句话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所以余颖在追击的时候,就没有把那些人宰了。 不过,她不认为那些人会有好日子。 要知道,他们肩负的任务彻底失败,上头不会很轻松放过。 他们还受了或轻或重的伤,甚至还缺医少药。 一个不好就是死。 最终,那些人回去之后,伤势还没有好,又被季王打了一顿。 派他们去拉拢胡家,而不是去调戏胡家的女子。 一个个都是干不了正事。 伤上加伤的下场,就是死路一条。 也有人活下来,属于极少数,但也是成为最受季王讨厌的人。 季王感觉丢脸,却不得不忍下。 等到胡家一反,季王大怒,把那几个劝他忍的人赶走。 因为当初他为什么要忍? 胡家打了他的人,就是打了他的脸,当初就应该打胡家! 而不是忍忍忍! 于是季王调兵遣将,准备攻打胡家。 “切!蠢材,现在不应该是鼓动别人去打胡家吗?探探胡家的底。” “现在去打胡家,胡家又没有做错什么,真的是好笑,怨不得胡家不愿意投奔。” “怎么办?咱们是另投明主?还是在观望一下情况?” “看看,这个胡家冒出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本,这几个人一直感觉季王还是不错的,虽然性格有些暴躁,但还是基本能把别人的建议听进去。 这世上就没有那种特别出类拔萃的人,所以差不多就行。 却没有想到这一次胡家的打脸,让季王心火上升。 甚至不念以前的情分,把他们赶走,走就走。 当然这一次,他们还打算看看再说。 在他们看来,胡家是有钱,有钱意味着有各种装备,战斗力给力。 但打仗,和干商队护卫不一样。 所以胡家这一次会不会顶住,都很难说。 然而,令人吃惊的一幕出现,胡家的士兵一个个训练有素,领兵之人很有谋略。 季王大败,地盘被新成立的凤凰军占去一大半。 仅此一战,凤凰军的名声大振,于是有更多的有志之士流向凤凰军的地方。 而那些旁观的反王对凤凰军有些头疼,胡家简直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令人不可小觑。 怎么办? 打? 暂时没有那种想法。 于是,有人想着搞一下联姻。 当然联姻对象是有了变化。 原本胡家在他们眼里,仅仅是有钱,是肥羊。 地位不怎么样。 要知道商人在士农工商里,排位最低等。 甚至有反王打算弄个什么义女,其实就是身边的丫头,嫁过去做胡家的正头娘子。 现在一看,都改成正儿八经的小娘子。 还有人打谱娶胡家女的。 当然,那位战斗力给力的胡家姑奶奶是不成的。 传言里她长得是五大三粗,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男爷们。 但那位胡家姑奶奶身边,有好多个漂亮的小娘子,倒是可以的。 反正妾室的位置不怎么值钱,还是可以拿一个出来的,算是和胡家结盟。 对于所谓的联姻要求,胡家说了,胡大郎是无法成亲的。 而那些小娘子只为正妻。 那么,所谓的联姻一个也没有达成。 这让不少人知道后又气又急,但没有办法。 有人想着联合起来,对付凤凰军,但不知道为什么凤凰军的军队人数不少,而且极为能打。 后来,联合行动失败。 因为还有别的反王,有人在他们后面偷袭。 而反王们发现后,感觉还是先管好自己的三亩地再说。 于是他们就忙着稳定自己的地盘,根本就顾不上去打压凤凰军。 凤凰军的人,很快就在璐江站稳脚跟,开始扩大地盘。 在几年的交战中,凤凰军的地盘越来越大。 阿和十五岁的时候,余颖让他加入凤凰军,甚至派他出战。 一个士兵,只能在战争中才会快速成长起来。 另外,余颖还在私心上,让阿和经历一下战争,才会知道战争的残酷。 等到他长大,就不会轻易发动战争。 但不轻易发动战争,并不等于畏战,有时候有些问题只能靠战争解决。 还别说,廖家的血让阿和并不怎么惧怕战场。 所以,凤凰军的人就渐渐接纳了阿和。 当然,阿和出现的时候使用的是廖姓,而非胡姓。 胡姓的子弟也已经出来历练,于是凤凰军上下都知道元帅后继有人。 但具体是哪一位? 元帅并没有说,但的确是有。 随着继承人的问题解决,让凤凰军的凝聚力大大增加。 几年过后,凤凰军的地盘扩大。 有大批人才回流,狄三郎夫妻也跟着回到大陆上。 这些年来,他们夫妻在鹿鸣岛以教书为生。 当然,他们发现鹿鸣岛上的教育,和大陆上不太一样。 虽然,儒家的典籍的确是需要学习,但更多学的是其他,比如说算数、格物。 诗词歌赋,那是兴趣。 狄三郎夫妻过去后,感觉和儿子一比,差得不少,就开始新的学习。 结果狄三郎在格物上很有天份,张氏更多是用来写文章。 夫妻两个人活得极为充实,后来就是教书育人。 直到他们想要看看儿子狄晨,才收拾一切,到了大陆,小女儿也跟着回来。 当狄家人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就找上门来。 再一次看到原来的狄家人时,他们夫妻才发现,他们和过去的他们有着太多的不同。 他们夫妻都有了自己的目标。 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