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64章 渡海而来 (第1/2页)
c_t;冀州军河北几无对手,自然有过硬的本领。(.访问:.。 李贤处心积虑设了一个圈套,本以为可以重创袁绍,谁曾想,除了进城的千余兵卒之外,并无收获。 看模样,泽幕城之败已经让袁绍认清了青州军的实力,否则的话,以袁绍好大喜功的嗜好,早在蒋奇入城之处便调派兵马增援了,又哪里会观望至今? 事实上,蒋奇、朱灵率军入城之后,颜良等人一直在蠢蠢‘欲’动,他们试图蹿啜袁绍动用大军主力,谁曾想,一直缺乏主见的袁绍难得固执了一次,他强硬地拒绝了所有过于冒失的举措,硬是要等到蒋奇夺取城‘门’之后再行增援。 袁绍的小心谨慎救了他一次,否则的话,冀州军折损的数字将攀升十倍! 蒋奇战死,朱灵侥幸存活,先期入城的一千人马只有百余人侥幸存活。 血淋淋的惨状让袁绍又惊又怒,“李贤小儿太过狡诈,蒋奇之死,袁某难辞其咎”。 “主公” “袁公!” 颜良、许攸等人没想到袁绍竟然会自责,这还是那个自视甚高的袁绍袁本初吗? 看来,青州军给袁绍带来的压力太大了,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解释袁绍的变化。 不过,无论如何,袁绍能够承担责任,这对于河北军将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 一时之间,河北文武官员心情甚好,一点也没有初战受挫的无力感。 不少人甚至很是期待,他们想看看袁绍到底还有什么改变。 在众人的瞩目中,袁绍深吸一口气,他瞪着高唐城下的青州军方阵,恶狠狠地说道:“我打算拿下高唐城,为蒋奇,为我冀州儿郎报仇,诸位何以教我?” 许攸环顾四周,发现其余人要么眼观鼻鼻观心,要么便是瞪大眼睛,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模样。 看来,这出头鸟还是得自己来做,想到这里,许攸说道:“主公,请恕臣下多言,这高唐城,不夺也罢”。 袁绍勃然大怒:“你说什么?” 如果高唐城可有可无,那岂不是说,袁绍一开始就犯了错误?蒋奇与他麾下军士死的毫无意义? 适才,袁绍虽然摆出一副勇于承担的模样,可实际上,袁绍还是那个袁绍,只不过形势所迫而已。 许攸心中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一言一行肯定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说不定还有触怒袁绍的可能。 可是,许攸终究是许攸,他不会过多勉强自己,话到嘴边,那就一定要说出来,哪怕又引火烧身的嫌疑,许攸也不会后悔,“袁公,据我所知,李贤麾下有‘精’兵近十万,不下于河北”。 袁绍微微颌首,示意许攸说下去。 “太史慈所领万余兵马屯兵泽幕城,李贤亲领臧霸、胡庸留守高唐,另外,徐和、田楷尚在青州,粗略打算,李贤在青州有兵五万!若是高唐城久攻不下,一旦各路青州军分路来援,我冀州军岂不是成了众矢之的?” 袁绍眯缝着眼,不咸不淡地说道:“你有什么打算?” “与其滞留高唐,倒不如挥军南下,直捣青州腹地,只要断绝青州大军粮秣,太史慈、李贤所部将不攻自破” 袁绍尚未说话,审配已经提出了不同意见:“子远此言差矣,高唐为青州枢纽,不可不攻,若是大军避而不战,李贤岂会放过腹背进攻的机会?” 颜良也连连颌首,道:“不错,泽幕城围而不攻,军卒已经多有怨言,如果再错过高唐城,只怕军心难测”reads;。() 许攸苦口婆心:“开阳军、背矛军俱是李贤‘精’锐,强攻高唐,我方人马必将损失惨重,即便顺利夺城,下一步,冀州军又该何去何从?” 最后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 明面上,袁绍号称二十万大军,可实际上,能征敢战之士不过八万人。 若是高唐城一攻而下,军卒自然可以好生休整一番,可是,如果高唐城像泽幕城一般是快难啃的硬骨头呢? 损兵折将之后,冀州军谈何报复? 事关重大,袁绍再一次陷入犹豫之中。 所谓报仇雪恨不过是明面上的幌子而已,袁绍真正想要的是借此机会除掉李贤,进而吞并青州,。 可是,如果冀州军折损过多,就算事后多有补充,也会影响到袁绍的下一步举措。 冀州军进退维谷,袁绍难下决断,对面的青州军却井然有序地撤入城中。 大军出城,为的是趁机突袭冀州军。 眼下,袁军丝毫未‘乱’,强行突击只会徒增伤亡,因而,与麾下商议过后,李贤决定固守高唐。 李贤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他耗得起! 别忘了,河水以北,青州军还有太史慈、赵云这么一颗钉子在。 只要骑军发挥作用,袁绍的后路将永无宁日。 袁绍确实没有多少考虑时间,适才辎重营来报,大军粮秣只够三日所用,如果三日之后粮队不曾抵达,那么,除了劫掠之外,袁军只剩下饿肚子这么一条选择了。 劫掠? 想到这里,袁绍就忍不住破口大骂,该死的李贤竟然将方圆百里的村落迁徙一空! 空‘荡’‘荡’的屋舍内空无一人,至于粮秣,更是一粒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任何试图从青州获取粮秣的想法都是可笑的。 不过,为了填饱肚子,袁绍只能让军卒去尝试。 地窖、枯井、草垛,所有可能隐藏粮秣的地方,袁军都不会放过。 只可惜,除了寥寥无几的数袋粮秣之外,大军一无所获。 缺粮的‘阴’影笼罩在袁绍脑中,有时候,他忍不住劝慰自己,运粮的护卫兵强马壮,青州军绝对奈何不得。 真的是这样吗? 就在蒋奇阵亡之后,一个噩耗传来:运粮的马队再度遇袭,护粮军殊死搏杀,竭力击退了对方的进击,可是,运送粮秣的队伍却因为缺少骡马人手耽搁了行程。 就算护粮队及时补充粮秣,他们最快也要到三日之后抵达。 听闻消息,袁绍不得不下达全力攻城的旨令。 事已至此,留给袁绍的选择根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