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要你自杀 (第2/2页)
想明哲保身,要么在逃避御史府与吏部的追查,可是长孙太尉绝不是这样。太尉对大唐功在千秋,毫无杂染,若是这个时候离朝而去,岂不是自引污浊,惹来非议?再者,朝廷屡有动荡,若无长孙太尉支撑,恐怕陛下一个人难以应付。” 长孙无忌再也掩饰不住吃惊,翕动几次嘴唇,莫名其妙地问道:“既然如此,若是无忌执意要退居呢?” 他万万没想到武媚的评价如此之高,着实想不通为什么还要清除旁侧,挤压掉他的权势,如今落得孤零零一人。 的确如此,长孙无忌此时的分量无比重要,只要他在,天下的朝臣便不敢发声,若是他公然对抗,恐怕又将出现祸端。 武媚起身。 微笑盯着旁殿,那里有熟睡的李治,毫无病情的陛下。 再言: “长孙太尉一生戎马,跟随高祖、太宗创立大唐,身为宰相为朝为天下鞠躬尽瘁,全凭一颗赤子之心,晚年绝不会涂炭终生英名;还有,如果太尉弃朝廷于不顾,天下百姓如何看待?你身下有十二英子,无一宵落之辈,尽是我大唐之才,他们岂能答应?” 万丈牢笼而下! 就像是从素昧平生的人手中拿来银子,却丝毫没有感恩之意一样,一切令人匪夷所思───想离离不得,想发发不得,还必须要忠实为朝,即使如此留下来,也绝不会得到恩宠。 长孙无忌坐下的木椅突然发出一声响动,他的眼睛里闪烁出比战败在金夕手下还要惊恐的神色,猛地低下头去不让武媚瞧见。 事实上,此刻的皇后正在背对着他。
长孙无忌只是儿子就有十二个,全在当朝为官,比李治要多的多。 可是此时,他的目光中流连起胆怯。 在万兵厮杀的战场中也未曾出现过的胆怯。 武媚明知朝廷离不开长孙无忌,可是丝毫不去在乎他的去向,因为心中明了他无法辞别。 如璃之心,早已被武媚窥透。 长孙无忌绝对承受不住这种被人彻底撕掉底面的打击,突然起身跪在地上,郑重地说道: “皇后,臣还有一事着请陛下应准,望皇后给予成全。” 武媚见长孙无忌跪地不起,双眉微微皱起,忽地又镇定下来,和色说道:“太尉请讲。” 长孙无忌幽怨而出: “臣与退朝的几位元老合议,以朝中之身启奏陛下,昔年,睦州叛乱之首陈硕贞并非崔御史所杀,而是自尽身亡,其后被人在军营中劫走尸体;而,崔御史谎报重惩,欺瞒陛下,有轻纵之嫌,此咎不可恕。然,臣无意以此弹劾,只是,吾等决意令崔御史离开朝廷,封蒲州刺史,已制诏文,还请陛下圣准!” 这是以身相请,如不准许,长孙无忌之意就是撕破脸皮公然挑衅。 只是私放陈硕贞尸首一事时隔久远,而且无伤时下大局,不能治罪,他也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别无他法。 不弄走崔义玄,他心有不甘,面有不安。 武媚骇然! 眼神中射出愤懑。 她早已知道是金夕劫走了jiejie的尸首,不高兴的自然是长孙无忌提及此事,通读大云经,她早已知道jiejie的初衷,绝不准任何人予以荼毒,只是毫无办法公然天下,陈硕贞永远是反叛之人,她的尸体永远是被崔义玄断肢,这无法更改,想必他长孙无忌也不敢公开隐秘,那相当于在诋毁大唐,弄不好再度引起百姓对文佳皇帝的怀念,遂沉声道: “此乃朝中之事,我定会禀告陛下。” “谢皇后!” 长孙无忌猛然起身,将拟好的官文放在桌案上,摆袖离开。 武媚立即跌坐在椅子上,捂住胸口艰难喘息几口,抬头瞧向远去的长孙无忌,目光中流露出恼怒。 “宣,宣吏部主事崔神庆!” 她镇定下来,一字一字地道出宣旨。 金夕刚要下朝,接到皇后的传旨,不知是什么事情,立即赶往皇后殿。 眼下武媚已经成为皇后,朝中彻底安定,长孙无忌孤掌难鸣,再也不会对陛下和皇后造成威胁。 况且,金夕隐约感觉到,长孙无忌绝非jianian佞小人。 几年之内四处寻访,也没有找到武媚口中说的回返真界之法,他决定要自己去查探一番,赶来凡界已经七年,早就思念冰婉儿等人了。 他准备离开崔神庆的身体。 可是刚刚踏进皇后殿,却见到李治和武媚愁眉不展,意识到又有恶事,忙施礼参见,急迫而问: “陛下,皇后,发生何事?” 李治手中提着长孙无忌呈来的官折,抖动几下无法发声。 金夕又探向武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