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2章 再回感业寺 (第1/2页)
金夕忍不住冷笑,长孙无忌等人已是穷途末路,撕破面皮。 长孙无忌立即禀奏: “陛下,太宗五月而崩,时为才人的皇后刚刚在感业寺内祈念两个月,之后便不知去向,即使与那逆女无干,此举也难平抚天下民心,一则有失皇泽,不成体统;二则违背朝朝律,亵渎皇朝;三则去意不详,恐生猜测啊!” 恶意昭昭! 刚刚成为寡妃,却不在寺庙内为先祖祈祷,偷偷外出,定是违法后宫之法;尤其是去向不明,更是吓坏众人,因为五月刚回便被李治宠幸,随后有孕生出当今太子李弘,若是真有个风吹草动,李弘不是李治的骨rou,整个大唐都会坍塌。 金夕心内清明,那十个月都是日日跟随,他当然没做什么。 李治闻听侍人的言语也是身体一震,果真十月不再寺内,那还了得,脸色变得煞白,盯向武媚低声问道: “媚娘,到底怎么回事?” 武媚的神情有些迷茫,忽然问到:“陛下,妾武氏若是说出实情,陛下能相信吗?” “信,信!当然信!” 李治也是失去了方寸。 武媚盯着李治慌张的神色,那声音分明在昭示,哪怕是谎言都会相信,双眼一下子滚出泪水。 也许就在此刻她发誓,要永远守护李治,看护大唐。 她正色答道: “当初,感业寺内香客繁杂,我也曾险些遭到杀手,根本无法静下心来祷念,于是对众位姐妹谎称坐修殿内,其实是赶往一座偏房侧殿独自祈念,也好让太宗高神祥天,为我大唐庇佑无疆。” 她只知道这些,只能说出这些。 当然是金夕令紫燕传授的。 长孙无忌刚要嗤之以鼻,还是轻咳一声,又传令:“宣太宗嫔妃!” 又是缓缓踱步而来几位年色不一的妃子,她们不用下跪,因为都是太宗李世民的嫔妃,当下已经比皇后高出一个辈分,只是毫无地位罢了。 长孙无忌再问。 嫔妃们小心翼翼瞧着武媚,武媚仍旧示意她们实话实说。 结果,这些人皆称十个月没有见到武媚,即使在旁殿祈念,也能偶尔出现,毕竟需要进膳等等。 一番下来,武媚独自打坐旁殿的说法变得微薄。 李治瞧着阵势越发不可收拾,突然抬手道: “太尉,众妃只是声称未见,却无人能够证实皇后出外,朕以为,既然皇后与逆人陈氏无关,此事便不要再问,你等官职依旧,就此停歇吧。” 随后,故意打出一个哈欠。 长孙无忌已经没有退路,索性震声说道:“陛下,除非皇后以后不再过问朝政,否则臣等必要问询皇后!” “大胆!” 李治猛地站立起来,抬手点着殿下几位老臣,瞪大眼睛说道: “皇后屡次提议匡纲,你们都在场,哪一条不是有利于我大唐子民,哪一条不是为诸臣着想,哪一条不是尔等附和而为,若是有一计为私,朕甘愿自辞皇位!” 此言确凿。 即使这七位逼宫的老臣也说不出什么。 可是,他们决意如此。 长孙无忌毫无退却之念,依旧拱手施礼等待皇帝裁决。 该到说话的时候了! 金夕若无其事立起身子,刻意地舔舔嘴唇,因为不是崔神庆的话,懒得说话太多。 他来到长孙无忌身边,故意微微发力将他的双手按下,虽然不出声,也是冲着他冷笑两声,然后摆过身子看一眼已经数十人的殿内,甚至专注地看一眼老妃、侍卫和侍女吓得要死的表情,慢悠悠对武媚说道: “皇后,此事陡察,难免刺伤皇后的善念,还望皇后恕罪!” 随后转向李治,扬声道: “陛下,皇后说到在旁殿隐居而祈,只言不能令太尉等人信服,而皇后自然也不愿重提悲事;臣想,皇后身居侧殿,又无人察觉,这绝不可能一人而就,必须有人侍奉,而这一切当然是需要感业寺的尼主首肯方能实现,莫不如寻来感业寺的老尼主,问一问当时情形,若是确有此事,也为殿内所有人弄个明白;若是尼主也不知晓,还望陛下单独过问皇后,这毕竟是后宫之事。” 一言,无缝。 立刻将他自己的布置弄得毫不知情一样。 李治刚要摆手,武媚出声: “速传老尼主!” 禁卫又是风风火火离去,数匹官马飞驰而至,不由分说架持着感业寺老尼主用轿子抬入皇宫。 老尼主蹒跚而入紫宸殿,她惊愣地看着众人,终于发现武媚,双手拿什,“参见陛下,参见武才……不不,参见皇后!” 这意味他认识武媚。 长孙无忌眯着眼睛注视着老尼主,沉声发问当年皇后的动向。 尼主立即俯身,做出难过的样子,“陛下恕罪,当年老身没有侍奉好皇后,请陛下责罚!” “快说!” 长孙无忌看似已经熬不住,怒视尼主。 金夕猛地返身盯向长孙无忌,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喝道:“住口,此乃皇朝寺庙的住持,焉能允许大呼小叫!” 他已经不在乎长孙的官职,经过此场,不是他被削官,就是自己被免职,最最重要的是让老尼主瞧瞧,一同与他谋划的人绝非一般人物。 果然,老住持镇定下来,既然敢在皇帝面前大呼小叫,当然不是省油的灯芯。她微微俯身,拿定心神,柔和说道: “陛下,感业寺虽为吾朝皇宫之寺,可是高祖、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