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4章 太乙门 (第1/2页)
薛怀义俨然发现是金夕前来,沙哑地说道:“师父,不能留下他们不管啊,师父与师伯还是快快离开,怀义要与他们死在一起!” “不!” 金夕决不能让怀义死去,他是留在武媚身边的守护之人,与自己毫无分别。 “禀告太后,定要小心武三思!”薛怀义悲楚说道。 惨事发生! 就在薛怀义欲要跳马之际,惨事发生。 身后唐兵的一名将领突然大吼一声,“将军,就此别过,来世再做你的手下!”他已经看出端倪,突然横刀抹向自己脖颈,顷刻见自尽身亡。 死,也要死在自己手里! 随着,又是一片刀剑割刺声音,马后的唐兵纷纷自杀! “啊───” 金夕的眼睛泛出血丝,他仿佛再一次瞧见大秦之时自己的二十九名手下被同僚杀死,喉咙之中发出可怕的嘶吼。 瞬时,战马启动。 那道担忧化作震怒,当康神刀再也不计后果,战火之中暴跳出尊尊当康。 火地术! 一道飓风漩涡拓展开来。 大地完全交给火息来裁决,哪怕是没有生命,也被宣告死亡,此山,金夕途径之地百年未再生出草芽! 不再有尸体。 因为尸体已经化为灰烬! 不再有哀嚎。 因为哀嚎已经被行风吞没。 不再是下山,而是横冲直撞,只要留出活命的气息逃离就好,其余的,全部赏赐给贼兵。 突厥兵突然发出撤退的号角。 可是,金夕此时并不想走,因为体内的怒火还未完全发泄出去,万余的敌兵阵营仿佛一道横铺的白宣,任由一支苍天巨笔在上面描来绘去。 所到之处,万物不存! 杀! 死士都需要祭奠,金夕要为山巅无人收回的唐兵尸体祭祀。 用敌兵的头颅和鲜血。 哪怕此刻整个突厥全民皆兵,也阻挡不住金夕这驾战车。 敌兵不再是撤退,而是开始逃跑! 谁都害怕那股旋风拿捏不稳,不小心飘到自己身边,顺势把脑袋给卷走。 溃不成兵! 一只铁骑将突厥兵压回腹地。 金夕直到把满腔愤懑发泄干净,方才掉头向大唐之地奔去。 整场战役唯独可怜了文真,她仿佛一条尾巴随在金夕身后,自始至终也没有触到一名敌兵,属于未杀一人而得胜的唐兵。 从此,薛怀义的名字在突厥变成诅咒,士兵闻风丧胆,此后又有几次进犯大唐,可是刚刚听到带兵将领又是薛怀义,不战而仓皇退兵。 临近大唐禁地,天色已晚。 金夕已经探明怀义无伤,便打马停下来,要问个详实,如果此难发自武三思,他定要强行除去,不管武媚愿不愿意。 他刚要问,止住话口。 怀义高高举头,凝视着天空皎白的圆月,一串泪水奔流出来,在满脸血迹中荡出两道印痕,显得清晰可见。 在他的眼前,一千誓死跟随的兵士尽数死去,大多被杀,少数自尽。 佛本无泪,可是他无法忍受。 “师父,我好像领悟什么是日月空了。”怀义始终盯着顶空白月,慢慢说道。 金夕一愣。 文真抢着问道:“是什么?” 怀义双手合并呈出虔诚之态,用血泪道出玄机: “善哉,吾本佛僧,可是擅开杀戒,当属恶念,因此看,日月同空,悲哉痛哉;吾本将军,横伴日月,必有一空,苦哉难哉;吾本辅臣,日月不见,空哉孤哉;吾本凡民,仰望长空,浩瀚光明,乐哉幸载……” “什么!” 金夕惊凛出声。 这与卜筮老人的言辞同出一辙,只有对天下凡民,日月空方是大幸,而对于恶人,对于皇宫,对于武媚本人,都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只有子民,方在日月之下。 文真瞧着金夕惊讶的样子,试探发问:“怀义说的对吗?” 金夕对着怀义说道:“让太后评察一下吧。” 他总是觉得太后身边还有一种不明不白的势力,眼见武媚年事已老,再不陈明以后恐怕没有机会了。 也许,只有武媚领悟出日月空的真谛,来世才不会受到那种被困缚一地的苦难,哪怕是登坐无尚太后。 他没有问此次战事的原因,因为再掀震荡,唯恐武媚承受不住,令文真取回云涎,东行而返。 回到长安,怀义专门随同金夕赶回静怀寺探望静怀大师,闻听这一番变故,静怀倒是连连安慰怀义: “善世,尔乃禅佛;伐杀,尔乃将军。只要堂堂正正,仍是吾佛中人。” 怀义再次跪地,以弟子身份叩谢恩师。 静怀又闻听金夕与文真已经获得三宝,更是阿弥托福,禁不住专注盯着金夕,久久不曾挪离,终于再开金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