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十二章 封禅事了 首相请教(二合一) (第1/2页)
过于美好,反而有些不实了! 裴旻摇了摇头,问了一下屋外巡夜的兵士什么时候了,得知是四更天,赶忙起身,做了梳洗,让人叫醒了李隆基。 泰山日出也是一景,来到泰山不看日出是一大损失。 他们所居住的道观附近正好有一个观景台,最适合登高眺望。 经过一夜休息,众人精神恢复以往。 由于上泰山前最好戒斋一顿以示虔诚,一行人也未用膳,只是喝了一些水,不忌讳的暗地里啃几口干粮。 不一会儿准备妥当,往观景台行去。 山道越发得有些崎岖,就算百余火把将周边映照的如同白昼,也不免小心攀登。 裴旻来过一趟,当先领路,顺便为李隆基、李宪、李隆范、李隆业几人护航。 他们一行人赶上观景台,天边正好露出一抹鱼肚白,远方的云彩也略显朦胧的金黄。 “来的正是时候,日出来了!” 李隆基兴致勃勃的走在观景台的前沿,举目眺望。 天边云雾迷绕,笼罩着一层浅蓝色的氤氲。 挺拔的山峰屹立在云端,留下一座座雄浑的背影。 “壮哉!壮哉!” 李隆基惊羡许久,终于出声,带着一脸的震撼。 “是啊!”李宪惊叹道:“此生一游泰山,一观此景,余愿足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李隆基心情激荡之余,又念起了中最有力量的一句,唯有此诗,才配得上此景。 张说与一干随性而来的齐鲁名士在这一刻,一个个的闭口不言。 这美景在前,依照他们的秉性,少不了聚在一起,附庸风雅,吟诗作赋。 但此时此刻,他们便如哑巴一样,闭口不言了。 在这珠玉面前,他们又何德何能开口? 作为诗圣杜甫的佳作之一,便是整个唐朝,也没有几首诗,能在气魄上与之相比的。 直至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云霞景象平稳。 众人才意犹未尽的往上山赶去。 一行人在封禅的良辰之前,抵达了大观峰顶。 张说这个封禅使立刻指挥礼部、齐鲁儒士安排必要的仪式。 李隆基也潜心斋戒。 到了良辰吉日,李隆基诚心祭天。 祭天首献最重要的仪式是进献。 天子天子,皇帝是上天之子,天自然比皇帝大。 这就如臣子向君王上疏的奏章一样。 是皇帝向昊天上帝,起诉一些事情。 对于的内容,一般是秘而不宣,秦皇汉武是以自己的长生为主,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生命,干更多的事情。 而李治的封赏是祈求“鸿基永固”,希望大唐江山,千世万代。 李隆基这里更加简单了,他并没有做任何的隐瞒,而是直接公开的内容。 内容也简单明了,也就短短的一句话“朕今此行,皆为苍生祈福,更无秘请。” 这表面功夫,李隆基显然比秦始皇、汉武帝做得更好。 当然这也跟他们的年岁有关系。 秦始皇、汉武帝封禅的时候,都到了一定的年岁。 他们开始担心自己命不长久,自然祈求长生,所以特别虔诚。 而李隆基现在正当壮年,全无这方面的顾虑。 在这方面自然看的很开,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个时候的李隆基也确实心胸开扩,眼界高大,不是为自己,而是希望子孙百禄,苍生受福,将自己的光辉形象衬托出来。 裴旻自将这一切看在眼中,依旧是英主的李家三郎,确实直接辅佐。 当然封禅也少不了神话之举。 李隆基在祭天的时候,一阵大风吹过。 张说立刻表明这是海神东来。 太阳高升,山气温暖。 张说也表示这是昊天上帝回应李隆基的预兆,以日色明朗,庆云不散来庆贺盛世。 裴旻在一旁听的是直翻白眼,心中不免暗忖:要是他这波强行解释之后,乌云密布,阵雨倾盆,那又如何? 不过好在老天还是很给面子的,整个封禅仪式并没有出现什么幺儿子,一切都尤为顺利。 直至终献以后,祭天仪式结束。 李隆基开始领着所有协同成员,一起最后拜谢上苍。 李隆基、李宪、李隆范、李隆业在前,张说、裴旻、王晙与文武百僚次之,孔子之后再次,接下来是诸方朝集使、岳牧举贤良还有儒生、文士上赋颂者,戎狄夷蛮羌胡朝献之国,突厥颉利发,契丹、奚等王,大食,五天十姓,崙嵛、日本、新罗鞨之侍子及使,内臣之番,高丽朝鲜王,百济带方王,十姓摩阿史那兴昔可汗,三十姓左右贤王,日南、西竺、凿齿、雕题、牂柯、乌浒之酋长…… 一连串的人,一并行最后的拜礼。 李隆基看着兄弟同胞、文武贵胄外加名士、外史,心情也格外激动,将泰山封为天齐王,随行人员也都加官进爵。 同时还下令在大观峰下凿出巨大的摩崖石碑,结束了此次封禅。 裴旻以相同的办法将李隆基护送回了洛阳。 一回到洛阳,李隆基就出了一个昏招。 李隆基就是李隆基,他的真性情,造就了一个毁誉参半的帝王。 他有明君之气,有明君之才,但为人缺乏公允,经常因私废公。 宋璟,这位与姚崇齐名的一代良臣,被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正式罢相。 张说这位封禅使,在封禅一事中,凝聚了大量的名望。 他本就是多朝老臣,众望所归的接任宋璟的位子,成为了新的大唐首相。 对于李隆基这个决定,裴旻是没有办法干涉的。 即便是内臣,也无权过问,宰相的任命,何况是一个手握重兵的外臣? 相比姚崇的咎由自取,宋璟并无多大的过失,实在有些冤屈。 裴旻向李隆基告辞,打算回凉州去。 陇右的一切,无需裴旻cao心,但是凉州兵的情况,裴旻很在在意,想要回去了。 当然,还有别的私人目的。 裴旻不好开口说,只是以放心不了凉州为由,向李隆基请辞。 李隆基并未准许,不舍得道:“静远这些天辛苦了,也不在乎这一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