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大唐_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七八 李隆基的远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七八 李隆基的远谋 (第2/2页)

呢?难道这里面有问题?若说有问题。三巨头如此看重自己。不象是。若说没有问题。如此大功。不给爵位是不对的。这道理在何处?

    不是陈晚荣爱爵位。是这问题得想弄明白。只是。这问题。陈晚荣就是想破了脑袋也是想不明白。只得不想了。

    就在陈晚荣转念头之际。只听陈再荣很是兴奋地道:“哥。你知道这画是谁画的吗?这是太宗皇上地亲笔御画!”

    “太宗皇上的御作?”陈晚荣地下巴差点砸中脚面。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代明君。他的画作何等难得。更别说。这还是画的李靖夜袭阴山这样的大事。李隆基居然把如此贵重的东西送给陈晚荣。这礼物里面。就这画最有价值了。

    陈再荣笑道:“哥。你还不知道。当年。李靖夜袭阴山。灭了东突厥。消息传来。太宗皇上龙颜大悦。提笔而作李靖夜袭阴山的图画。太宗皇上不画则已。一画之下难以遏止。一连画了十几幅。分赐有功大将。”

    唐太宗哪里是在画画。纯粹就是在画功业。在画他心中的无尽喜悦。陈晚荣仔细打量这画。自有一股子豪迈之气。不愧是出自唐太宗之手。

    “我要把它作为传家宝!”虽然这画不是独一无二的。陈晚荣仍是振奋异常。能拥有唐太宗这位明君的手笔。那是何等的荣幸!

    建立辉煌功业的唐太宗在唐人心目中。那是个神的存在。这话立时得到一片响应。陈老实不住吸凉气:“这是太宗皇上画的。晚荣。我们得好好保存!”

    这还用说么?陈晚荣自然是没口子的答应。把东西收起来。

    等到忙完了。陈再荣道:“哥。太子要你去一趟东宫。”

    “现在去?”陈晚荣沉浸在与家人团圆的喜悦中。不想去。

    “那是。太子在等着你呢。”陈再荣点头。

    郑建秋忙道:“晚荣。你快去吧。”他一说话。众人纷纷附和。

    没办法。陈晚荣只得别过亲人。和陈再荣一道。赶去东宫。刚到东宫。就见高力士在张望。一见陈晚荣的面。笑呵呵的迎上来:“恭迎陈将军!”

    以前。高力士见陈晚荣说地是请字。就没有“恭迎”二字。陈晚荣很是意外。忙道:“公公言重了。陈晚荣不敢当恭迎二字。”

    高力士笑容不减道:“陈将军。这是太子吩咐地。”

    陈晚荣来过东宫多次。李隆基就没有如此礼遇过。太意外了。让陈晚荣更加意外的还在后头。随着高力士进去。只见李隆基站在屋檐下。看见陈晚荣到来。居然迎了过来。道:“征战归来。最想呆的地方就是家。把你从家里叫来。你不会怨我吧?”

    李隆基亲迎。陈晚荣第一遭碰上。不由得发愣。忙道:“太子言重了。臣不敢如此想。”

    “不想。就是假话!那非人情!”李隆基笑容不变。道:“进来说话。”

    陈晚荣跟着李隆基进屋。李隆基要陈晚荣坐下。叫高力士送上茶水。挥挥手。高力士退出去。把门关上。

    李隆基坐了下来。笑道:“在说正事之前。先给你说一个好消息!杨思勖调岭南之兵。正在攻打真腊、林邑。战事进展顺利。要不了多少时间。这里也会成为大唐的领土。”

    真腊和林邑真不走运。他们支持梅玄成闹事。正赶上睿宗振奋之时。想做大有为之君。睿宗会放过他们么?李隆基一提议。睿宗毫不犹豫的下旨给杨思勖。要他起兵征讨之。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陈晚荣大喜:“皇上圣明!太子英明!”

    李隆基手一摆道:“这事就不说了。把你叫来。是有事要和你商量。吐蕃这仗打得不错。打出了大唐的气势。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始。更重要地是要治理好这里。若是不能治理好。将士们的血就白流了。

    “张说虽是有才。不过。光靠他一个人也不可能治理好吐蕃。你刚从吐蕃归来。对吐蕃的情形最是了解。把你想到的。看到的。都详细说说。最重要地是。问题你一定得说出来。朝廷好着手解决。”

    吐蕃的问题很多。张说虽有奏章。哪里能和陈晚荣这个亲历者相比。当别人沉浸在喜悦中。欢庆胜利时。李隆基却在想问题。看得深远。对此举。陈晚荣感叹无已“这就是李隆基。一个开创中国历史巅峰的人物!”

    对吐蕃的事情。陈晚荣也在思考。虽然陈晚荣不精通政务。还是有所心得。点点头道:“太子。臣以为吐蕃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治理吐蕃的人手。刚到逻些城地时候。为了宣扬朝廷地新政。张大人把军队的文吏全部借走不说。还把大帅。臣等拉住帮着他处理政务。大帅开玩笑说。再这么做一段时间。大帅就成了郭大人。不是郭大帅了。”

    当日。陈晚荣他们听到这玩笑话。无不是笑成一片。李隆基不仅没有笑。眉头反而拧得更紧了。点点头道:“是呀!一场大战下来。本来就有很多事情要做。更不用说。吐蕃这样积弊深重地地方了。要做的事情何其多呀!但愿张说能挺过去。张说地身子怎么样?”

    陈晚荣如实回答:“张大人的担子重。累得够呛。好在张大人年富力强。办事精明。不会有问题。不过。若是长此以往。就是铁打地身子也有累垮的时候。”

    李隆基眉头拧成一个川字道:“吏部选派的官员已经上路。在大雪封山以前。能够赶到。他们一到。张说的担子就会减轻。还有呢?”

    陈晚荣略一思索道:“太子。臣以为吐蕃还缺乏文明与科技。若是吐蕃拥有和大唐一样的文明。一样发达的科技。那么。吐蕃就不会这么穷。大唐就可以在这里驻守更多的军队。”

    唐军之所以要赶在大雪封山之前撤走。就是因为吐蕃太穷。养不起。不得不撤军以就粮。

    “这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不过。我们可以先做起来。我看。这事得采取两个办法。一是从吐蕃选一批聪明能干的人到长安来。让他们去国子监学习。二是我们派一批能工巧匠。读书识字的人去传播文明。”李隆基马上就有应对之策。

    这是推广华夏文明的绝佳时机。采取这两种应对措施再正确也没有了。可以想象得到。那些派到长安来的吐蕃人。等他们学成回去之后。带回去的不仅仅是科技。还有华夏的文明。长此以往。吐蕃对华夏文明的认可就更加深。吐蕃就会给融入华夏大家庭。

    这不是梦。这一定会实现。因为先进的文明融化落后文明。这是历史的规律!唐朝就拥有非常先进的文明!

    “太子英明!”对李隆基的措置。陈晚荣无话可说。

    李隆基问道:“你说。大唐一定给得到吐蕃吗?尽管你们写的奏章不少。不过。我还是想听你亲口证实。毕竟。奏章不如人实在。”

    对这一点。陈晚荣信心十足:“太子请放心。只要大唐措置得当。一定会得到这片土地。”

    “原因?”李隆基只说了两个字。

    陈晚荣马上就道:“原因张大人在奏章里说得已经很多了。臣就不多说。臣请太了听一首歌。”

    “什么歌?”李隆基有些奇怪。

    “自今后无仇杀。有买卖。快活做得活计。不被赞普来夺人口牛马也!”陈晚荣引吭高歌。这歌在吐蕃广为流传。陈晚荣唱过不知道多少回。再次唱来还是很中听。

    唱完。陈晚荣解释道:“太子。这是臣等进入逻些城。吐蕃百姓迎接我们唱的一首歌。”

    李隆基大笑站起:“好好好!这不是歌。这是民心!大唐得到民心。也就是得到吐蕃!有你这番话。我就可以放开手脚来做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