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大唐_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九五 妙解危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九五 妙解危局 (第2/2页)

  “机会已经来了。现在要看吴大哥的了!”陈晚荣暗中句。

    一句嘀咕地话没有完。只听吴孝民的声音传来:“爷爷。你们要去县城?小地家里没有灯油了。能帮小的买点么?哎呀。瞧这张破嘴。哪能要爷爷帮小的做事呢。爷爷。县城在东面。出了门。有几条路。不要走错了。哦。我忘了说。还有一条捷径。省半个时辰呢。这路没甚人走。不用担心和人争道。”

    争道一词另有用意。应该是给人发现。梅玄成之所以选中西沟村。就在于这里偏辟。人不多。不怕给人发现。去宁县的路。教众是知道的。不过。那是大路。人多。难免不乏眼光独到之人。还是走小路万全。

    “你跟着去!”梅玄成朝吴孝民一指:“你要是敢乱来。你应该知道后果。”

    只有脑袋给驴踢了才想不到后果有多严重。吴孝民忙不迭的讨好。拍着胸口保证不会乱来。颠儿颠儿的带着几个教众去了。

    把外面地动静听在耳里。陈晚荣暗中好笑“吴大哥越来越精明了!我们两个虽然没有说过一句话。可是配合起来却象是早就商量好似的!”

    吴孝民带着教众捡了一条小路向东走。他没有说错。这条路没甚人。芜草丛生。根本就不可能有人走。

    “你别耍花招!”一个教众手按刀柄威胁起来。一脸的笑容。亲切得紧:“爷爷。小的哪敢呢。爷爷。小的就一庄稼汉子。打也打不过你们。跑也没有你们跑得快。想耍点花招也没有那本事

    这既是大实话。又是动听的马屁。教众听在耳里。喜在心头。要是他们给一个庄稼汉子耍了。那是天大的笑话。教众的手离开了刀柄。

    吴孝民也没有耍花招。带着他们直去宁县。正如吴孝民所说。比教众预期地时间早了差不多半个时辰。

    “机灵点。不许乱动!”一个教众低声喝斥一句。

    “爷爷。小的明白!”吴孝民仍是那般卑下地姿态。

    陈晚荣出身于宁县。在宁县有产业。有做香皂地作坊。还有酿酒的铺子。只是。要是直接去地话。必然引得教众生疑。然是不去的话。这消息如何传递出去呢?

    更重要的是。几条尾巴跟得紧。他的时间不多。一定要找个一点就透地人。

    吴孝民一下子犯难了。趁着人多。他要跑掉自然是没有问题。只是他一跑。必然让梅玄成他们闻风而遁。陈晚荣的处境就更难了。

    虽是蹲了几年黑牢。吴孝民还是有义气。那种“死道侣。莫死贫道”的想法根本就没有动一下。心头焦虑。表带着几个教众在城里大采购

    陈晚荣故意把所需地原料说得多。就是要让吴孝民进城以后有更多的时间。有更多的时间。就有更大可能性把消息送出去。

    吴孝民把陈晚荣给创造的机会发挥到最大。带着教众在城里乱走。明明有近路。他却不走。要兜上一个圈子。他是想看看。能不能碰上一个熟人。要是遇到熟人的话。那么就可以把消息传出去。

    想法很好。只是吴孝民进大牢数年。认识地人早就把他淡忘了。这几年也没有认识的人。在乡下。他倒还有些熟人。在宁县城里。还真没几个。城里地熟人还在大牢里蹲着呢。

    逛了老一阵。要买的东西差不多买齐了。也没有把东西送出去。吴孝民不由得一咬牙。说不得了。只好来硬的。先逃出去。去陈氏化工。把陈晚荣的下落说给他们知晓。总比送不出去消息强。

    主意一打定。吴孝民装作一副吃力的模样。喘着粗气。把背上的原料往地上一放。坐在上面大口喘气。

    几个教众要欺负他。把上百斤原料给他背着。吴孝民喘气。教众拿他也没有办法。

    背着上百斤原料在城里逛上一阵子。还真有些累。等到呼吸均匀后。吴孝民正要准人走了过来。不是别人。正是欧胜。

    前罪犯自然是认识前捕头。一见欧胜之面。吴孝民好象馋猫见到活鱼似的。一蹦老高。蹿了上去。

    教众不明所以。还以为他要逃走。不由自主地摸到怀里短刃柄上。却见吴孝民大吼一声:“你这杂碎。老子找了你好久。你竟敢骗老子的钱!老子要你骗!”

    欧胜正行间。给人猛的大吼一声。跟着就是一个老大拳头重重砸在肩头上。欧胜是捕头出身。这功夫还是有的。吴孝民一拳没用多大力气。伤不了他。可是。突如其来的遇上这等事。仍是吓得不轻。大吼一声。挥起拳头就要照吴孝民的脸上砸过去。

    却见吴孝民不住冲他使眼色。紧接着。手里给塞进一团物事。欧胜机灵胜过吴孝民。知道此事有异。扯起嗓子大吼一声:“你这杂碎。你认错人了。老子又不认识你。咦。是你!”一脸的不自在。好象做贼心虚似的。快步而去。

    吴孝民知道欧胜是个机灵人。配合得不错。指着欧胜的背影。兀自跳脚大骂。就要冲上去。却给几个教众拦住。

    吴孝民的死活。教众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可是吴孝民有用处。他们还不想让他死。有了吴孝民在。这原料就不会让他们辛苦了。烧水做饭这事用动手了。

    在几个教众死拖硬拽之下。吴孝民这才悻悻然地跟着离开了。

    欧胜并没有走远。而是拐到僻静处。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依他老练地眼光看来。这些教众步履沉稳。走起路来自有尺度。必然是会家子。欧胜心头疑云大起:“吴孝民这家伙哪里来的这么多好手?”

    忙把手里地物事展开一看。不由得脸上变色。匆匆塞进怀里。加快脚步去了。

    欧胜并没有回郑府老宅。而是赶去酒坊。来到酒坊。只见孙正平正在忙活。指挥一众人酿酒。自从把酒精做出以来。酒坊的买卖越来越红火。远远超乎他的想象。尤其是这次吐蕃大战。酒精在治伤方面所起的作用很明显。朝廷的需求量猛增。孙正平是越来越忙活。

    “欧掌柜。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孙正平一见欧胜。大步迎上去。

    “孙掌柜。我今儿是专门来找你商量点事儿。走。去屋里说。”欧胜一副请教模样。

    孙正平没口子的答应。手在衣衫上擦擦道:“走走走。屋里去喝茶。一边喝。一边聊。”

    两人相偕进屋。欧胜进屋后。回头一瞧。见没人跟来。顺手把门关上。孙正平也没有发觉异常。提起茶壶就要筛茶。却给欧胜按住茶壶道:掌柜。我今儿来是有一件大事。你对东家的字比较了解。你看看。这是不是东家的?”

    说着。把一块布片递到孙正平面前。欧胜是在陈晚荣离开宁县之前接管郑府老宅。对陈晚荣的字见得少。见了布片上的字迹。有些拿捏不准。这才来找孙正平核实。

    孙正平接过一瞧。道:“没错。这是东家的手笔。东家这字。真的不敢恭维。就是蒙童也比他写得好。一见难忘。幸好东家不在这。不然。我也不敢说这话。东家也真是的。居然用朱砂写字了。嗯。字有些长进。比以前好多了。”

    陈晚荣习惯写钢笔字。毛笔字之差劲可以说惨不忍睹。整个唐朝独一无二。一眼就能认出来。孙正平这话说得很笃定。

    “孙掌柜。这不是朱砂。是用血写的。你闻闻。还有一股血腥气!”欧胜捕头出身。见识比起孙正平广多了。

    “欧掌柜。你真会说笑!东家怎么可能写血书呢?”孙正平开着玩笑。用鼻子嗅嗅。笑容僵在脸上:“好腥。是血书!东家怎么写血书呢?”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