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举家搬迁 (第2/2页)
曾来过差人,所以,他的出现自然而然吸引了人们好奇的目光。 我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然揪住了——五六年前,就是这样一位衙役送来了一封催命的书信,勾走了能儿他爹的性命。没想到,几年之后,他居然又一次在卢家的柴扉前停住了脚步!并且,我一眼便认了出来,他,就是几年前的那个信差! 我下意识地将能儿紧紧地抱了起来。 衙役尚未开口,脸上首先露出讨好的微笑。他明明看到了院里的我和能儿,却还是礼貌地叩了叩柴扉,说:“卢夫人在吗?请接广州衙门的信。” 广州?在那个远在三百里之外的大城市,我连个八辈开外的亲戚也没有,更甭说与衙门有什么联系了。 当时,我迟疑着,缓缓地走向院门。能儿倒是利索,跑了过去,打开柴扉,将送信的衙役请了进来。 “夫人,请您收好。这可是广州衙门文大人的亲笔信!” 我接过大信封,仍是一头雾水,懵懵懂懂问道:“什么文大人?文大人是谁?” 衙役也感到几分惊讶:“文大人就是上任不久的广州刺史文龙大老爷啊!咱们这新州县,都属他老人家管辖呢。文大老爷在给县老爷的信函上说,他与您家卢老爷是同窗。您能不知道他?” 文龙,又是文龙!文龙已经是威振江山的一方大员,而卢行瑫却……
“夫人,刺史大老爷交办下来的差事,不敢怠慢,县老爷还等着我回话呢。” 我接过信后,回家打开一看,原来在朝中任翰林学士的文龙,外放为广州刺史。一个多月前,他走马上任来到广州,自然而然地向前来迎接的新州知县打听卢行瑫的情况。当他听说老友早已在五年前撒手归西,甚是惋惜。尤其是当他得知卢氏遗孀独自一人带着儿子慧能艰难度日之时,更是唏嘘。所以,他来信请我带着儿子到广州去,与他的家人住在一起,他要替死不瞑目的老友担负起抚育后代的责任,供慧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继承卢家源远流长的传统门风。 这真是下冰雹落下了雪花银,好事从天降。 然而,村里有身份的长者们异口同声,都反对我们母子去广州投奔高高在上的刺史大人。 就是嘛,不是至亲,又从未谋面,如何敢将身家性命托付给他?你们孤儿寡母,到了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被人家卖了都不知道! 能儿的大舅,更是强烈反对:“你们饿不死,为什么要外出?” 我说:“大哥,看你说的什么话呀!文龙是行韬的同窗好友,他信上说了,就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能儿,我们娘俩的吃穿用都有他供应。” “这还不够丢人的?你一个寡妇,却长期住在别人的家里,人们会怎样说?你若是真的cao持不下去了,家里揭不可锅啦,就搬回郎村,到我们家去住。” 我问道:“大哥,你能供能儿上学堂读书吗?” “这……”大舅吭哧了几声,不以为然地说,“咱们老百姓,世世代代都没读过书,不是照样过日子吗?” “是啊,是啊,”长者们也附和着说:“就咱们新州县这个土地方,千年万代也没出过什么翰林、进士,人们不是也活得有滋有味吗?” 我一把将能儿拉了过来,将他推到众人面前,好像郑重宣布什么似地说道:“他,姓卢,叫卢慧能,是卢行瑫的儿子。而卢家,千百年来一直是书香门第,历朝历代都是名门望族。卢家的儿孙,如果沦落得目不识丁,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有知,定会惴惴不安!将来,我有何颜面去见先夫?我……” 说到后来,我已经泣不成声。众人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然而,举家搬迁,毕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文龙大人虽然表示,我们母子在广州的衣食住行一切有他供给,我还是想筹备一些银钱,以备不时之需。而家中,能折变现成钱的东西,就剩下二亩薄田了。 急切之间,找不到合适的买主。再说,我也想等地里的这茬庄稼收割了之后,换一些盘缠。所以一拖再拖,等到我们娘俩准备完毕,真的上路的时候,已经是夏末时节,距离文龙大人的来信,已经过了小半年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