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2章 怀让投奔曹溪 (第1/2页)
六祖慧能在宝林寺宣讲顿悟佛法,深入人心,大凡听过六祖慧能的宣讲佛法,都赞不绝口,受益匪浅,就连在曹侯村村口开摊卖小吃的那个老太婆,也获益良多,对跟随六祖慧能在宝林寺弘法的僧众也十分敬重。 这天,老太婆刚开档摆好摊,远远看见婴行骑着一头小毛驴下山,她高声喊道:“婴行小师父,来吃个糍粑。” 婴行居然有些不好意思:“我每次下山,都要吃您的糍粑,我……” “你客气什么?供养出家人,是我们的福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所以,你吃糍粑,还是我老太婆划算。” 婴行被老太婆逗乐了,走向一旁的树前去拴毛驴。这时,一个青年禅僧风尘仆仆走来,向老太婆问讯道:“老婆婆,借问到宝林寺怎么走呢?” 老太婆见是一位僧人,双手合十道:“法师从外地来?” “学僧从荆州到嵩山,又从中岳一路风尘赶来,想投到六祖门下学法。不知……” 老太婆高兴地说:“好哇,你算是选对路啦。六祖可是千载难逢的活菩萨。你穿过村子向左拐,沿着溪水向上游走就到了。” “谢谢老婆婆。”他刚走开几步,老太婆从身后喊:“回来,法师请回来。”青年僧人转过身来。 “你赶了老远的路,一定饿了,坐下吃几个糍粑,喝点儿茶水,还有几里山路要走呢。” 青年禅僧不好意思地去摸口袋。老太婆道:“你还呆着干什么?我这糍粑,六祖入山时也吃过呢。每个入山的法师,我都送几个给他哩。” 老太婆又指着已经走到小吃摊前的婴行说:“这个小师父,就是宝林寺的僧人,你们可以一块儿上山。” 婴行与青年禅僧相互合十问讯,一同坐下吃糍粑。 恰巧,又有一位挑着两大捆书的中年法师走了过来,他看见小吃摊,眼睛一亮,卸下肩上的担子,对老太婆说:“老婆婆,请卖给我几个糍粑。” 老太婆兴奋地说:“哟,法师,你这是给宝林寺送经书呀?” 中年法师一怔:“送经书?”他发现老太婆的眼睛盯着他的书担,忽然哈哈一笑:“妙,妙极了!可以说,我是给慧能送真正的经书来啦!这部《金刚经疏抄》,是我半生专门研究《金刚经》的心得。让慧能他们所谓的不立文字、直见本心的法门好好拜读拜读,省得他们再离经叛道、胡说八道。” 老太婆眯着眼睛说:“这么说,你是来向六祖挑战的?”中年法师自负地说:“说挑战,是抬举他们。他们不是以《金刚经》印心吗?我是来让他们受教的!” 老婆婆说:“喔?这么说你对《金刚经》很有心得了?我到要请教你几个问题。” 中年法师不耐烦了:“要问快问,我还要赶路呢!” 他不请自坐,端起一碗茶喝着。老太婆却不紧不慢地说:“我的问题你答得出来,我就免费奉送糍粑;答不出来,对不起,不但糍粑不卖,我看你也该打道回府了。” 一个看来大字不识的农村老太婆,能懂什么佛法?所以,中年法师不屑地撇撇嘴:“哼,你能问出什么深奥的难题!” 老太婆问道:“请问法师,你挑着的书卷,是不是有相?你要的糍粑,是有相还是无相?” “这、这……这,自然是有相的了。”老太婆逼拶道:“佛在《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你这破书有何用?你还吃什么糍粑?” 中年法师一听大惊,大颗的汗珠从额角流下。经中明明说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还要虚妄的东西干什么?! 与婴行坐在一起的青年禅僧也吃惊不小:这个看似一字不识的老婆婆竟然精通禅要、深契禅机。 老太婆一笑,淡淡地说:“我老太婆没文化,也不懂什么禅,只不过听慧能大师讲了一次《金刚经》。提的问题太简单了,让你这专门研究《金刚经》的大法师见笑了。” 中年法师哪里还笑得出,他越听越惊,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有冷汗往下掉。 几只马蜂,大概想做窝,嗅到书卷中的纸味,便落到上面啃纸。 青年禅僧叹了一口气,一语双关地说:“唉,你们这几只蜂儿,世界如许广阔,你不去花丛采蜜,偏偏要啃古纸。啃下古纸能消化掉也好,却偏偏用它做窝,把自己困到一个更狭隘的小天地里。可惜呀!” 中年法师如雷贯耳,呆呆地望着青年禅僧。 青年禅僧红着脸腼腆地自语道:“我怀让还不如老婆婆,刚刚从中原来,尚未拜见六祖大师,不知是否有资格拜在他老人家门下学法。” 这时,婴行却走到中年法师的书捆前,从那些发黄的古纸中捉到了一只小小的虫子——蠹鱼——书虫。他笑着对它说:“呀,你这小家伙,也吃得满腹经书,是不是也可以称作‘小小法师’啦?”中年法师满脸的尴尬与不满。 婴行我行我素,继续对着小小的蠹鱼说道:“你的运气真好,吃到肚子里的是佛经,所以你整天趾高气扬,夸夸其谈,反而受到人们的尊重。而另一条书虫,就没你幸运了。它蛀得满腹武功秘笈,就不可一世,以为自己功夫天下第一。它外出行走江湖,遇到苍蝇,苍蝇欺负它,碰到臭虫,臭虫压迫它,就连黑乎乎的屎克螂,也能揍得它鼻青脸肿。它气愤至极,找到武功秘笈的主人,抱怨说,‘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