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_683.徐汉美很少会遇到危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683.徐汉美很少会遇到危险 (第2/2页)

火头上的男同学不干,反而会动起手来,大帅哥就把那个家伙拖到一片高大的云杉后面把人家打得直叫饶命。

    其实云翔哥是到我们大学联系一项广告业务,当然会顺便去看看我,这是他们南正十雄的不成文的规矩,恰好遇上了那件事,我是不是天生就有逢凶化吉的运气?事隔很多年以后,徐汉美对汪雯雯提起当年的往事的时候还是会沾沾自喜:云翔哥是个很有教养的人,动手绝不当着我的面和那种人动手,过了几天以后我才知道他把那个家伙打得惨不忍睹。

    野蛮!暴力!那不叫很有教养,而是社会上的**地痞,人家张哥的四大金刚现在都改邪归正,不干那种事了。汪雯雯吐了吐舌头,轻轻地拍着自己的*口:这么来说,我还要留心一点,千万别惹恼了那个家伙,不然的话说不定就会莫名其妙的被他暴打一顿。

    警花美人,那是不可能的。徐家妹子笑得很开心:二十四号楼的人谁不知道云翔哥一直把你含在嘴里、藏在心底?

    那是表面现象,是那个家伙做给别人看的。汪雯雯有了些脸红,可还在坚持自己的说法:我怎么感觉他可是把我骂在口里、恨在心里呢?

    这样说是不是有些太给力了?徐汉美回答得很快:不过你说的对,打是亲骂是爱嘛,表面是做给别人看的,实质才是真心的。

    汪雯雯当然没有徐家妹子那样能说会道,也没有她那样会见缝插针、借题发挥,就只好低头认输。不过心里却甜滋滋的。

    大学毕业当上了报社记者,尤其是和那个名记者周老师联手写出了关于王大力的那篇《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长篇通讯一举成名,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跑腿的成为报社的首席记者以后,徐汉美自然就忙得不可开交,大会小会、开业庆典、政府动态,还有政策解读,嘉宾主持、领导出巡都会想到她,她也就恨不得变成孙悟空才行,就是开会到了京城,也得**宝贵的时间才能去拜访周老师。

    毛**有一篇《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很值得一看,高屋建瓴,旗帜鲜明的指出了文艺的宗旨就是为人民**,就是为了人民大众创造喜闻乐见的作品,就是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那些普通人的身上。周老师还是很喜欢这个很年轻、悟性好的同行,抽时间和她做过一番长谈:以后有过许多领导人也对新闻和文艺做出了许多的指示,不过就是过眼烟云,为什么?就是没有伟人的眼光和魄力。

    那篇讲话当然看过,大学毕业、**报社的时候,姐夫就要我看过。徐汉美在回答着:可是现在……

    现在怎么了?不就是跟着领导**后面跑,不就是天天在揣摩上意吗?哪有什么意思?除了领导,还会有人会记住你的名字吗?周老师和她说了很多的自己的心得:中国的京剧好不好?好!那是国粹!可表现的全都是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阳春白雪,和高盖寡,久而久之就只留下一声叹息了。偶尔演出一些折子戏,不是《红灯记》就是《智取威虎山》,不是《沙家浜》里的智斗就是《杜鹃山》里的乱云飞,为什么?因为那才是现代戏,才能为人民大众耳熟能详、交口称赞的。

    干妈,我也会唱几句呢!王美珠张口就是: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碗盏会应酬……

    就是这样,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周老师从来不会对小仙女说个不字,当然会表扬她。不过还是在和徐汉美说话:这也就是所谓的冯小刚现象。他所拍的影片几乎不是贺岁片就是商业**,可是你注意一下就不能看出,他的着眼点和他所反映的人和事几乎全都是平民百姓,什么《甲方乙方》、《天下无贼》、《集结号》、《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几乎全都是现代题材,而且表现得也全都是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每个人都能从那个光头的葛优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人家才是票房之王,说人家是中国的斯皮尔伯格也不过分。

    干妈说的对。王美珠把一瓣橘子塞进了周老师的嘴里,另外扔了一个橘子给徐汉美: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拍的何等的好,可是办了一届成功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以后似乎有些江郎才尽,拍过《霸王别姬》的陈凯歌早就曲高盖寡,受人唾弃了,倒是姜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部《让子弹飞》霸气十足!

    我们有些人老是在埋怨人家诺贝尔奖为什么会忽视中国,就没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日本、印度屡获大奖而我们这样的泱泱大国却颗粒无收的原因?周老师把话题拉得很远、很广泛:瞧瞧我国的现状,学术界互相吹捧、眼里除了票子就是位子,没有人埋头钻研,也没有人进行基础研究,不过就是剽窃、仿制和夸大其辞而已,也就自然根本出不了成果。

    徐姨,看**妈说的多好,现在就是这样,报喜不报忧,吹牛吹到天上去了。王美珠又在插话:搞了个歼-20闹得全世界都知道,其实也就是一种山寨机罢了,不知落后人家多少年!人家美国军人敢说,如果发生战争就把中国打回到一百年前去,中国军人现在敢说吗?那些打美帝、斗苏修,赶印度、惩越南的底气都到哪里去了?就和怀远哥一样,多了几分文雅,少了几分霸气。

    也就是这个道理。周老师在继续说道:看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看看那些获得过各种国际新闻大奖的作品,就会发现那些获奖者关注的全都是突发事和热门话题,关心的几乎全是小人物和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就是很简单的放下架子、眼睛向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自己的笔触去反映人民大众的呼声和愿望,当然还有他们的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