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_第301章 冬至(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1章 冬至(2) (第1/4页)

    (月票,召唤月票,兄弟们,多给几张月票,让我华丽一个月吧

    田令孜甩手而去,神策军发不出粮饷,军心浮动,官兵随时都有战乱的可能,于是杨复恭将他们全部调到了前线去,自己解决粮饷的问题,烧杀抢掠,一概不管,才稍稍弹压住军心。要是李俨下令神策军去攻打长安,说不定这些军心浮动的家伙,头一个就会拿自己来开刀。不要以为自己是皇帝,他们就不敢乱来。事实上,神策军的人最喜欢动的就是皇帝,他的父皇,他的父皇的父皇,他的父皇的父皇的父皇,可都是神策军拥立的,李俨深深知道他们的能耐。

    倒是有人积极表示,要起兵勤王,消灭长安的伪皇帝李。例如新崛起的鹰扬军节度使刘鼎也算是一个。在朱玫透露出要拥立李为帝的时候,鹰扬军的态度就是非常明确的,坚决拒绝,朱玫派到舒州去的使者,刚刚踏上黄州的土地,就被刘鼎下令杀掉了。朱玫拥立李正式登基以后,鹰扬军同样发表了措辞严厉的生命,坚决不承认长安里面的伪皇帝,总算在这大冬天的严寒中,让李俨看到了一丝丝的温暖。

    刘鼎还派人从江南送来了一些贡品,包括部分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等,只是,数量太少了,根本满足不了兴元府的需要。兴元府不算普通的民众,也有数千人,这些人要吃要喝,要住要穿。全部都要伸手问别人要。山南西道节度使石军涉是个滑头,也是个无能之辈,根本无法满足李俨等人的需要。李俨寄人檐下,不敢明着责石军涉,只好编排刘鼎的不是。

    负责进贡钱粮的黄州刺史崔碣不免感到有些委屈。这些东西都是他好不容易才送到兴元府地,一路上不知道吃尽了多少苦头,结果东西送到了,朝廷二话不说收下了,却连一声赞扬都没有,反而挨了一顿斥责。崔碣也就罢了,负责送货的鹰扬军将士可不干了,辛辛苦苦送到你不但连个谢谢都没有。还说送的太少。送的太晚,还叫嚣着要治罪。难道鹰扬军就是专门给朝廷送粮食的吗?连自己都养活不了,那还叫朝廷啊?干脆改朝换代算了!

    面对下面将士地群情汹涌,崔碣也觉得朝廷有点过分,局势如此艰难,朝廷却依然摆着臭架子,于是解释说,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原因,中间有淮西军的阻隔。如果道路畅通了。鹰扬军肯定会上缴更多的钱粮。可惜,他的解释非但没有效果,反而惹来了李俨的书面斥责。一份忠心耿耿、字字血泪的奏章,被李俨改得面目全非,一塌糊涂。

    李俨根本不相信这样的说法,他觉得,如果鹰扬军真地有心帮助朝廷,天大地困难都能够克服,襄州一带的道路虽然不通,可是船运可以上达益州。同样可以转运到兴元府。鹰扬军没有这么做。就是不够诚心。一句话,这些人都不将他放在眼里了。以为现在地朝廷没有希望了,偶尔送些东西来,那也不叫进贡,而是可怜的施舍罢了。朝廷就算饿死了,也不要他们的施舍。

    然而,李俨即使生气,即使再清高,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粮食总是要的,金钱也是要的,人骂过以后,东西自然是颗粒不留的收下了,至于崔碣,让他有多远滚多远。他现在身边只有一个大臣,就是崔沆,就算要起草骂人的文章,也只有崔沆一个人可以差遣,否则李俨就要自己动手了。可是,崔沆完全没有萧遘和裴澈那样的能力,他地治政能力,只能说是末流。指望他扭转目前的局势,想也不用想。偏偏有能力的孔纬等人,不是生病就是负伤,有心无力,实在是令人悲叹。

    “叫崔沆来。”

    尽管崔沆没有能力,李俨还是叫他来,排解排解寂寞也好。

    太监一溜小跑的去了。

    一会儿,崔沆就带着一个青年人出现在李俨的面前,躬身行礼。这个年青人大约二十四五岁,显得有点文弱,似乎是书生出身。他的脸色不是很好,明显有点发青,眼珠也不是很灵活,明显有些发黄,好像是营养不良的样子。其实兴元府的每个人,脸色都差不多,这里的粮食永远都是不够吃的,无论多么精神地人,饿久了都会变成这样。

    李俨没想到崔沆居然还带了外人来见他,这根本没有得到他地允许,换了平时就是欺君之罪。不过,人都来了,李俨也不好发作,反正自从朝廷流离失所以后,很多规矩都荒废了,这欺君之罪要是认真追究起来,李俨身边的每个官员都可以拖出去杀头。落难时期,还是尽量平易近人地好,或许事情因此有所转机也说不定。李俨随意的点点头,看着崔沆身边的青年人。

    “臣崔瀣叩见皇上!”

    那个青年人在李俨跪倒,朗声说道。

    李俨居高临下的打量着他,脑海中飞快的转过不同的信息。原来这个青年人叫崔瀣,想必是崔沆的兄弟,崔沆这时候带着他出现,想必是为了求官而来。如果是在平时,李俨说不定还真的给他一个官,可是此时此刻,李俨觉得非常的别扭,好像封官的事情自己根本做不了主,别人早就将自己的权力给剥夺了。之前的田令孜,后来的杨复恭,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手下人封官,根本不需要皇帝的恩准。这个崔沆,难道也想他们来这么一手,来给崔瀣谋取官职?

    崔沆躬身说道:“皇上,崔瀣是臣的门生,他自愿前往舒州监军,督促鹰扬军上京勤王,雷击长安,扫除妖孽。好让皇上可以早日回到长安,恢复我朝天威浩荡。”

    原来,这个崔瀣和崔沆并没有亲戚关系,纯粹是名字相近而已。昔日崔沆在京城主持科举考试,刚好发现有个考生的名字和自己十分相似。拿出来一看,觉得他的文章还不错,于是点了他第四名。按照当时的规矩,高中地考生都要去拜访主考官,崔瀣也不例外。崔瀣随后去拜访崔沆,两人臭气相投,竟然相谈甚欢,于是结为好友。崔瀣来自滁州。高中后一直在吏部默默无名的任职。此次崔瀣决心为朝廷出力。前往舒州,崔沆立刻为之引见。

    听说崔瀣自愿前往鹰扬军监军。李俨的心情总算宽慰了一点,自言自语的说道:“崔沆,崔瀣,沆瀣一气,嗯,也好!”

    崔沆察言观色,安慰着说道:“皇上,现在天下臣民只是暂时被李逆贼蒙蔽而已。只要皇上下诏各地勤王,以雷霆之势横扫长安,事成之后论功行赏,封王拜相,爵位指日可待,则逆贼的时日不长矣。”

    李俨虽然很喜欢听到这样地话,谎言虽然是谎言,可是总要比残酷的现实容易让人接受。不过他也知道短期内收复长安是空中楼阁,不太现实。其实有关勤王的诏令,一早就已经下达了。真正行动起来的节度使。只有阳奉阴违的李克用,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