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_第516章 这年没法过了(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6章 这年没法过了(4) (第1/3页)

    四郊飞雪暗云端,

    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骊山,华清宫。

    光启五年的除夕,天空灰蒙蒙的,茂密的云层,仿佛就压在人的头顶上。好像要下雪,却又始终没有下,让人不免对老天的举动,充满了怀疑。骊山周围的原野,都变得又干又冷,枯萎的野草,在寒风中不停的摇曳,到处都是一片破败的景象。时不时有全副戎装的骑兵飞驰而过,惊动了野草中的小动物,于是野草里面就传来悉悉簌簌的声音,好大一会儿才归于平静。

    中午时分,三秦之地,朔风飞扬,骊山温泉却是温馨一片。朱玫撤离长安的时候,总算手下留情,没有破坏华清宫,将它原原本本的保留给了皇室,以讨好返京的皇帝李俨。但是,现在皇室都掌握在鹰扬军的手中,他们除了乖乖的呆在大明宫以外,别的地方,根本不能去,更不要说骊山了。当然,骊山温泉如此迷人,总得有人来利用利用,以免浪费了。

    现在,刘鼎就舒舒服服的泡在华清宫的温泉里,静静的思索着一些事情。在他的旁边,李怡禾、朱有泪、张归厚、张归霸、张归牟等人,也都泡在附近的温泉中,享受这难得的静逸。至于艾飞雨,则和萧致婉在最偏僻的温泉里,静静的享受二人世界。温泉水雾弥漫,谁也看不清他们两个在做什么。

    骊山温泉总共有十八个汤池,其中最出名的乃是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和星辰汤,分别是皇帝、贵妃、太子、宫女和大臣们的御用浴池。在唐玄宗的时候,汤池的分配,是很讲究的,不过,在鹰扬军这里,就没有这么严格了。因为刘鼎使用的,就是海棠汤,难道他是贵妃么?

    温泉附近没有女眷,郁纹裳、郁幽帘、杨悦等人都没有过来打扰,她们都静静的等待在温泉的外面呢。相对于刘鼎等人而言,她们泡温泉的机会多得是。杨悦已经听郁纹裳说了,女孩子多泡温泉的话,对皮肤是很有好处的,杨贵妃光彩照人,骊山温泉功不可没。

    刘鼎离开长安城,到来骊山,.当然是郁纹裳的主意,郁纹裳觉得泡温泉能够帮助刘鼎的身体尽快的恢复。据她的研究,温泉是极好的治病良方。况且,骊山的环境,还有空气,都要比长安城好得多了。此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刘鼎离开长安城到骊山来,可以减少很多打扰,也不用整天想着军国大事,这样有利于身体复原。

    本来郁纹裳还有点担心,刘鼎不.会在这个节骨眼的时候离开长安,还准备好了一番说辞,却没有想到,他的建议刚刚提出来,刘鼎就答应了。他随即和艾飞雨商量了一下,就带着鬼雨都来到了骊山。郁纹裳还以为刘鼎对自己的身体很爱惜,所以芳心大悦,难得的夸奖了刘鼎几句,却发现朱有泪在旁边抿嘴暗笑。

    原来,刘鼎到骊山来,并不仅仅.是伤病那么简单,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就是吸引李存孝的到来。当郁纹裳提出到骊山来的建议时,刘鼎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吸引李存孝注意力的好机会。与其呆在长安城,让李存孝前来攻打长安,还不如驻守骊山,将李存孝吸引到这边来。他和艾飞雨商量过后,都觉得这个险值得冒,于是马上行动,收拾行装进驻骊山。

    无论是骊山还是长安城,都拥有坚固的防御体系,.突厥骑兵如果没有携带强有力的攻城武器,是无法攻打下来的。但是对于突厥骑兵来说,显然骊山更容易进攻一点。毕竟,骊山虽然是易守难攻,可是驻守在骊山的鹰扬军,只有不足五千人,力量相对单薄很多。艾飞雨和朱有泪估摸李存孝的脾气,这个计划肯定是可以成功的。

    当然,反对的人也不是没有,为首的正是葛从周。葛.从周担心,刘鼎单独驻守骊山,万一陷入突厥骑兵的重围,将会非常的麻烦,作为战役的总指挥,他坚决要求刘鼎驻守长安城。但是,刘鼎拒绝了他的劝告,坚持到来骊山。葛从周没有办法,只好暗中叮嘱张家兄弟保护好刘鼎。

    其实葛从周内心也明白,刘鼎到来骊山,就是要.让李存孝盯上骊山,将突厥骑兵都吸引到骊山的周围来,以减轻长安、灞桥、新丰、渭南、华阴等地的压力。只要李存孝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骊山来,各地修路的工作还可以正常进行,物资的转运也可以基本正常。要是突厥骑兵在各地大搞破坏,反而不美。对于葛从周来说,刘鼎的行动,无疑是极大的支持。

    骊山上面有温.泉,自然不用担心马谡的悲剧重演。依kao骊山的山地优势,刘鼎有十足的把握,和李存孝周旋一段时间,为外围的兵力部署赢得足够的时间。只要鹰扬军缓过气来,调整好防务,就不用担心突厥人的猛攻了。

    李存孝会不会到来骊山来?

    刘鼎相信他一定会来的。

    只要自己在骊山,他就一定会来的。

    在尚食汤里面,朱有泪忍不住放声高歌,结果没有得到战友们的夸奖,很是觉得无聊,于是在泉水中走过来,拍着旅贲军指挥使张归厚的肩膀,大声说道:“张老大,接下来就看你们的本领了。”

    驻守骊山的,乃是张归厚、张归霸、张归牟兄弟率领的旅贲军。自从参加黄巢起义军以后,张家三兄弟就从来没有分开过。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他们三个是的的确确的打虎三兄弟。他们立下的功勋,如果要简单的划归到某个人的头上,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大哥张归厚为人沉稳,颇有谋略,一直是三兄弟中的领头羊。他又沉默寡言,凡事谋定而后动,是毫无疑问的领军人物。张归霸却是一等一的前锋,臂力过人,武力仅在邓天王、孟绝海等人之下,他所用的三叉戟,当年号称是起义军中第一。至于三弟张归牟,则是主管后勤的人才,又能够充当谋士的角色,每每都有智计。三兄弟各有不同的特色,实在是天作之合,外人却是羡慕不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