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又死一个(4) (第3/3页)
此,为了战斗的需要,她离开了刘鼎的身边,返回吐谷浑部落。经过数天的准备以后,霍存和慕容初彤,带着监门军骑兵,正式向大漠深处进发。
随着监门军的出征,云州地区的局势,逐渐的平息下来。大部分的鹰扬军部队,都开始有秩序的向后撤,以减轻后勤的压力,其中绝大部分的部队,都撤退到了太原府周围又或者是河北地区,一方面进行前阶段的经验总结,一方面进行休整,以迎接新的更大规模的战斗。 刘鼎已经任命崔碣为河东节度使,任命王承颜为横海节度使,分别管辖河东道和河北道各州的内政。在两人的努力治理下,现在河东道和和河北道的经济,都在缓慢的恢复。但是,由于这两个地区都受到游牧民族的严重破坏,想要完全恢复,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消灭零星的匪患,成了鹰扬军下一步的重点目标。在鹰扬军赶走了突厥人和契丹人以后,很多当地的民团,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有的跟鹰扬军合作,有的自立为王,有的暗中反对鹰扬军。其中试图自立为王的最多。现在鹰扬军就是要扫荡他们,同时锻炼新兵。 当然,鹰扬军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盯着幽州的契丹人。 这时候,从幽州和营州也分别传来了消息。朱温在逃入契丹人的地盘以后,果然取得了营州突厥王族的信任,他带来的敬翔和谢瞳两人,很快就成为契丹人的智囊。这个智囊,显然是专门针对耶律撒刺的。朱温想要卷土重来,必须干掉耶律撒刺。 在朱温的挑拨下,耶律撒刺和契丹王耶律安糯亦的关系越来越差。契丹王本来是权力很大的,可是由于耶律撒刺的出现,打破了契丹王的权力,导致契丹王最倚重的军事权,大部分落在耶律撒刺的手中。当初年幼的耶律安糯亦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但是他现在慢慢长大了,在有心人的挑拨下,对耶律撒刺的看法,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契丹人的东面,杨鹭飒带领鹰扬军骁骑营,已经安全在渤海国登陆。先期到达的鹰扬军海军陆战队,已经配合渤海国王子大玮玠,进行了一系列的计划。由于鹰扬军输送了大量的物资到渤海国,对渤海国的影响日渐增加,大玮玠的权力,也不断的扩大。 龙纪三年八月底,渤海国国王大玄锡宣布退位,将王位和渤海都督府都督的职务,传给儿子大玮玠,渤海国的局势,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鹰扬军的帮助下,大玮玠大力整顿渤海**队,决心要给进入渤海国领土的契丹人一点教训,以振奋国民的士气。 九月初,当鹰扬军在云州和突厥人展开激战的同时,渤海**队在鹰扬军海军陆战队的暗中帮助下,在中京显徳府发起反击,取得重大胜利,契丹人前线指挥官耶律冬菇不幸战死,契丹人不得不从中京撤退。 中京大战的失败,加剧了契丹人的内部矛盾。契丹人败给鹰扬军,已经是很丢面子的事情,现在居然败给了渤海**队,简直是没脸见人了。更可恶的是,由于渤海国的胜利,导致东南方的新罗,也有点跃跃欲试,想要对契丹人发动反击。 在朱温的主导下,耶律阿什等人,纷纷要求耶律撒刺将精锐军队调出,到东面去对付渤海国和新罗。然而,耶律撒刺最为倚重的,正是自身的兵权,他怎么可能调出?其实,耶律撒刺还非常担心,一旦幽州方向的兵力削弱,鹰扬军机会趁虚而入。 幽州,历来都是军事要地,契丹人当初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经过反复的争夺,才最终占领了幽州,如果要耶律撒刺拱手让出来,他是万万不干的。但是,面对耶律安糯亦的摇摆不定,还有耶律阿什和耶律缑氏等人的催促,耶律撒刺很是恼怒,却又知道现在不是翻脸的好时机。 耶律撒刺最终提出折中方案,由耶律阿保机率领三万契丹精锐,绕道营州附近的柳城,对渤海国和新罗进行连串的打击。但是朱温马上识破了这个阴谋,他向周围的人表示,这是耶律撒刺想要发动政变的预兆,只要耶律阿保机带兵到达营州,马上就会将这里变成一片的血海。 一时间,耶律阿什和耶律缑氏等人,纷纷向契丹王耶律安糯亦进言,要废除耶律撒刺的军权。耶律安糯亦毕竟有些顾忌,担心一旦军权剥夺不成功,反而促使耶律撒刺彻底起来造反。他虽然有朱温的点子,可是军队毕竟不如耶律撒刺的精锐,身边更没有耶律阿保机这样能征善战的将领,万一耶律撒刺真的起来造反,他的王位很危险。一时间,耶律安糯亦犹豫不决。 在幽州的耶律撒刺同样犹豫不决,朱温等人的搞鬼,让他很不舒服。但是,要他现在起来造反,实在是有点困难。不是不敢,而是顾忌太多。最大的顾忌,不是来自契丹人内部,而是来自鹰扬军。他很清楚,只要契丹人内讧一起,鹰扬军就能够坐山观虎斗,等到契丹人两败俱伤的时候,他们才来收拾战果。 到那个时候,契丹人就彻底的完蛋了。 龙纪三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晚,尽管十月份已经过去,可是契丹人的地盘,依然没有下雪。良好的天气,似乎是在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解决自己的内部问题。无论是契丹人,还是渤海国人,又或者是新罗人,都在密切的关注着营州和幽州之间的碰撞。 龙纪三年年底,刘鼎返回洛阳。 @ 手机用户可访问观看小说,跟官网同步更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