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2/3页)
这是一次机会,如果吐蕃困窘如此,现在西北还有大量的粮食,以及布匹,可以买通他们,让他们让出道放行。 朱仝看到王画眼睛亮了起来,知道王画想到其奥妙了。于是说道:“我已经派了人与他们谈一谈。” “未必能谈好,等会我写一封信给哥舒翰与郭虔瓘吧。” 吐蕃也有人才,必须做好两算。 两个都是聪明人,没有多说,朱仝就立即离开了。大洋洲是王画的根本,不能出现差何差池。 因此,朱仝立即做了一些普查,结果让王画很是头痛,虽然有一些部族经过规劝留了下来,但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部族,经过反复考虑后,反而加入了迁移的大军。 要求走的人非但没有少起来,反而似有了多起来的趋势。 就是吐蕃人答应,这么多人走,也是不可能的。 但朱仝先办了另一件事,必挑出了千士兵。这件事耽搁不得。 王画向朝廷禀明了理由,然后让萧亚轩带走。 不但让他带走千军队,还让李红、王涵以及李雪君一道离开。 带军队,是害怕真如萧亚轩所说,被黛儿暗经营,有了一些力量。李红她们离开,是害怕萧亚轩镇不住场,如果李裹儿继续被他们鼓动下去,就是有军队,到时候也很难处理。因此,连李雪君都被一道安排前去了。这是加重砝码的。 同时又写了几封信,斥责6二狗、上官婉儿以及其他一干人等。 但这千军队不仅是镇场的,而且严查是谁开起的这个头。在上官婉儿离开时,王画写了一封信,让萧亚轩他们指导着,让上官婉儿着处理一些事务。事实做得也不赖,如果不是出了这档事。 可如果是上官婉儿开的头,立即将她手的权利收回来。 但如果是黛儿开的头,那么不好意思了,立即将她软禁起来,所有的亲戚,从哪儿来,送返到哪儿去。 朝廷听说此事,也感到愕然,当然不泛幸灾乐祸的人。于是这几千人的离开,一绿灯灯高高挂起,没有一个人阻拦。 可随着朝廷也生了一件难堪的事。 现在朝廷用了韦安石、郭元振、窦怀贞、李日知、张说为相,平公主依然很不满足,打算让崔湜再次为相。崔湜很精明,对平公主说道:“6象先一向清心寡欲,言辞议论高妙玄远,时人推崇。如果6象先不作相,我也不敢作这个宰相。” 平公主无奈,只好请求李旦让俩人一道为相。 提拨6象先李旦同意,但不乐意提拨崔湜,平公主哀言相求,最后李旦不得不同意下来。 但如果这一次平公主只推荐崔湜,而不将6象先与崔湜放在一起,多半平公主不能得逞。 在这间,李旦又召见了一次李雪君的师父司马承祯,谈了一会儿道,李旦想留他在京,司马承祯坚决要求回天台山。尚书左丞规劝司马承祯,指着终南山说道:“这里面就有许多隐居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回天台山呢?” 司马承祯答道:“在我看来,终南山不过是入世作官的捷途罢了。” 卢藏用曾在终南山隐居出名,因此在武则天时被征为左拾遗,从此踏上仕途。 因此被司马承祯一句话堵得不能言。 但司马承祯并不是心无半点尘念的。他在回天台山之前,刻意转到了灵州,看望了一下自己的女徒弟。与李雪君说了好一会儿话,最后才回到天台山。 对这样的“高人”,王画也没有象卢藏用那样傻乎乎地挽留。 接下来到了萧至忠,他在蒲州担任刺史,朝廷召回了许多大臣,却没有将他召回去,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平公主。以前就眉来眼去的,看到信后,平公主立即重新引他回朝堂,担任刑部尚书。 他的妹夫华州刺史蒋钦绪说道:“如之才,何忧不达。勿为非分之想。” 萧至忠不应,蒋钦绪回去后叹息道:“九代卿族,一朝族灭,实在是可悲啊。” 也就是萧家萧至忠这一脉有九代人先后担任重要的官员。但他与萧至忠的对话,过了很久才传出来,现在王画听到前面的事,没有听到后面的事。 萧至忠一向声望很高,他从暗下到公开投入平公主门下,平公主声势一时无两。一次宋璟看到萧至忠从平公主家出来,大宋对他说道:“这不是我对你所期望的。” 大宋很相信萧至忠这个人,如果说王画那是被朝廷所逼,还能有情可愿。那是杀劫,那一个人都不想死,是不是?可是萧至忠朝廷也没有动杀机,贬贬升升,朝乃常情。 萧至忠老脸一红,讪讪道:“善乎,宋生言。” 说完了骑马落荒而逃。 这件事没有引起王画多大的关注,他关注的是另一件事。 薛讷在幽州镇守多年,只是防守,从来没有主动到塞外开边。但就是默啜数次入侵,也先后被击败,或者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自动退兵回去。在他治理下,虽然姓不如灵州,可也算是安居乐业。可是因为与燕州刺史李琎之间有矛盾,于是李琎向刘幽求抵毁薛讷。 于是刘幽求向李旦进言,说薛讷空负声望,乃是一个胆小怯弱之辈,推荐左羽林将军孙佺代替薛讷。 一开始李旦还十分困惑,如果薛讷一点本领都没有,王画怎么将他排于名将榜,还是在很高的位置? 不过薛讷在幽州已经镇守很多年,也可以换一换。加上边境平无事,当时刘幽求还在恩宠之。于是答应了刘幽求的推荐,让薛讷担任并州长史,这是一个平级调动,如果不着重边功,甚至有许多官员还乐意这样的安排。毕竟并州就是原,天下繁华之地,唐朝第大王都。 孙佺新到幽州后,看到手下有许多猛将,加上李楷洛与乌可利新近也到了幽州,凭空又增加了两大勇将,于是雄心壮志,调集两万步兵,八千骑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