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百四十九章 暴雨前的宁静 (第1/2页)
石油,这个资源嬴啸他老爹没有和他明言,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说了这些也没用。地下石油的勘探与开采在这个时代是做不到的,而且石油的使用是需要一个完整的工业链,所以嬴啸他老爹没有说太多。 对于露天石油的应用已经有了,罗马人使用的的希腊火,秦国使用的猛火油,都是石油的简单应用,也没必要专门去交代了。 嬴啸现在决定占据那没有用的沙漠,虽然他现在不明白,但是却依然坚决的执行了下来。反正对于别人来说,谁也不会花力气去抢夺这么个没用地方。 安息现在和罗马在两河流域打的如火如荼,秦军也在做最后的准备,准备发动雷霆一击。只是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报,只是在做着准备,看起来安息东线的局势暂时是平静了。 可大家心知肚明,秦国是坐山观虎斗,可他们的爪牙已经磨的很锋利,只等待随时露出来,给予安息致命的一击。现在安息国内兵力已经是捉襟见肘了,若不是因为他们有众多的骑兵,在两河流域这里也不可能和罗马打的这般激烈了。 几个月的时间,安息人与罗马人在两河流域洒尽了鲜血,却依然是难分胜负。阿尔班达几乎抽调了全部的力量投入两河流域,只是在东方,他们的二十万军队却是丝毫没有动地方,对于秦国这个可以改变战局的国家,他不敢掉以轻心。 安息首都斯彬城,一伙神秘人在秘密集会,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这次国内传来的是死命令,一定要拿到皇宫中的那些资料。他们已经牺牲了大量的人员,就是为了这么一张不起眼的地图。 可这地图在安息国内却是被看守的极为严格。安息地地理环境复杂,这地图上标识出来的,都是安息的生命线。绿洲的战略意义在沙漠中是不用说的,找不到这些绿洲,只能在沙漠上饿死渴死。 与罗马的战争现在是非常的紧张,阿尔班达倾尽全力,到处征调人马,安排后勤,王城之内的治安也是森严无比。让他们的行动计划很难。 “头,都已经安排好了,看守地人都买通了。” “要做到万无一失,这次让郦正混进去可是很难,我们牺牲了上百人了,都是好兄弟。安息人现在抓的很严,我们再也经不起损失了。这次只需成功,不许失败,都记住了吗?” “明白了。”一阵齐声回答。 “很好。”头领很满意:“退路安排好了吗?要是弄到手了却送不出去就麻烦了。” “头,你放心,鹰站和接应的人手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随时可以将东西送出去。” “好,今夜行动。行动过后,我们要全部撤离,这个联络点不能在用了。这次行动要小心在小心,安息人抓的可是厉害的很,现在是关键时刻,都去准备,按计划行动。” 在这个战局紧张地时刻,嬴啸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安息的全图。所有的战略要点,绿洲,全部标识在上面了,这就为他出兵安息有了最好的条件。 立即让人确定了地图的真伪之后,嬴啸大喜。不过时机不到。他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等待安息和罗马人在两河流域地战争分出个局势,这才是最符合他的利益。 现在安息人和罗马人的使者都在四处活动。暗中也是细满天飞。长安现在平静的表象下,却有这么一群人在不断的活动。战争可谓无所不在。 嬴啸在宫中和贾诩却在笑,嬴啸的意思是让贾诩放出一定的假消息,让安息人和罗马人搞不清他们的动向。 “陛下,那臣放出消息,让他们以为我们近期内会对安息动手,会不会让安息人和罗马人议和,毕竟安息人的腹地总是会比两河流域重要。” “不要紧,我们只是放出消息出兵,又不是真地出兵。在罗马和安息之间分出优劣之前,我们的军队是不会出动的,现在放出消息,朕就是要让阿尔班达一三惊,等他习惯了我们的恐吓的时候,才是我们地时刻。” “臣有些担心,会不会对阿尔班达刺激过了。” “阿尔班达是个狂傲地家伙,是不会这么轻易服输的。安息东部也陈列了大军,他有防备,而我们地军队没有真的出动,就没有什么事。假消息只是一方面,真正决战还是靠实力地,我们现在不过是混淆他们的视听,在两河流域加一把火。” “臣明白。” 贾诩退去,嬴啸又召来田丰。看着须发皆白的田丰,嬴啸也是感慨,呕心沥血的田丰,造就了今的帝国。可是他太劳累了,嬴啸有心让田丰休息,可田丰却执意要为帝国作出所有的贡献,直到他的生命力耗尽。这样为国为民的,实在让嬴啸无奈………… “元皓,现在你手下人才众多,你也适当休息一下。” “多谢陛下关心,老臣还行。新政实施了这么多年,总算平稳了下来。可隐患依然颇多,臣不敢有一丝懈怠。” “劳累你了,元皓,现在朕若发动对安息的战争,国力足以支撑吗?” “这个您大可放心,对于安息的战争,最大的补给地是天竺,不会影响到国内一丝一毫,而水军也完成您预期的扩大。甘宁、雷铜、陆逊的三支舰队足以完成一切的海上运输。” 陆逊,作为嬴啸的女婿,在表现出他的才华之后,嬴啸也是委以重任,新组建的帝国第三支舰队就交给了他。海航对于大秦太重要了,这些年嬴啸耗费巨资建立舰队,三支巨大的舰队也基本完成,足够嬴啸作任何用途。 “国内呢?现在国内有多少积累?” “国内的积累并不是很多。陛下执行的是惠民政策,国库中钱财丰盈,但是军粮却没有多出多少。大部分粮食都在百姓手中,这是他们的财富,我们不能剥夺。” “不是在各地设立了官府收购粮食地机构了吗?怎么会没有多出粮食?” “现在鼓励商业,又有驰道,交通方便,陛下的税又轻,这粮商们可以拿出高于国家定价来收购粮食。而后转卖四方。更重要的是,陛下的全民皆兵政策,每年要消耗无数的粮食,所以我们国内的储存粮食并没有多出多少。” 这全民皆兵的训练绝不能停止,耗费虽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