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_第四百六十三章 四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三章 四散 (第1/2页)

    茶树芽青又青

    一颗嫩芽一颗心

    轻轻摘来轻轻采

    片片采来片片新

    采呀采呀

    片片采来片片新

    我教授的闽地山夷的民谣。从翠裳云鬓的雨棠儿口中吟唱出来,轻灵的丝丝绕梁,如春光新色,清明雨后的茶山,雯开凝露,让人耳目一新,

    做为我女人年纪最小的一位,她不但明媚可人的容颜和窈窕柔美的身段,也拥有这个年华最曼妙的歌喉,在床底上也一样的婉转动人。

    这是阿雯做的七色糕每一层颜色,都是不同的食材做成的

    初晴笑眯眯的端着个盘子,站在一边。

    我拿起一样小点心,塞进嘴巴,恩,豆黄酥花生酱栗子龙睛米,核桃酥枣泥松仁,在嘴中层次分明的泛开来,然后又回味无穷的融合成一体,不禁内流满面,我家的女人们,那群前大小姐们。经过了我这些年的熏陶之后,在厨艺之道上,终于出了个像样的苗子了。

    这是奶心卷子

    一个看起来像个焦黄蛋卷的东西。

    这是您今天的日程

    初晴念道,

    巳时一刻接见新门人处理朝闻陪殿下打飞球午时是光王过府的家宴到武学授勋,大礼堂讲课巡查重建的军器场

    鹤老递话过来求情

    求什么情

    我愣了下,鹤老就是原龙武军的总医官李想鹤,随着枢密院的建立,和中外军随军医官制度的普及,带有鲜明龙武军色彩的军医系统,现在已经是和地方各级医官机构,分庭抗礼的一个存在。他也变成枢密院名下,正四品衔的军医总司正。

    不过随着年纪和地位的增长,真正需要他亲自处置的病例越来越少,这些年几乎都忙着传帮带那些弟子和学徒,和一品堂研药局的那群资深老大夫凑在一起,潜心研究所谓的华佗青囊残篇衍生出来刀针法外科手术风毒学细菌病毒学防疫学的项目上,基本不怎么理外事。

    是那批流往安西的名单中,有他药王门的子弟

    自从长安之乱后,京畿附近乃至整个关内道的地下势力和众多有江湖背景的存在,都面临重新的大洗牌,许多原先站错队的江湖会党,自然遭到来自官方和江湖上,毫不留情的打击和清算,象宋堇瑜出身的老牌京师会党组织帝畿会,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不是什么人都有帝畿会的运气和机缘,可以有本钱和门路巴结上高层,于是其他那些普通帮会成员。就逃不过去安西开边,餐风饮雪吃沙子的命运,没想到药王门的人,也在搅在其中。

    我想了想决定道

    让他拟个名单吧,不过药王门是不能放过的,不去安西也可以,其余的弟子门人必须到边军中效力三年以自赎

    对了,阿凝已经到了哪里

    我又开口道

    驿司的鸽报,凝夫人已经在商州登船南下了

    宁凝已经南下了,随她而去的,还有一干家臣少年亲事,童子军的淘汰者,退役老兵等短暂的温存和缠绵之后,她竭尽全力的用身体盛满我留给她的印记,还是用最短的时间出了,这一去或许就是大半年别离的时光。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知道如何在我的一干容貌才色出众的女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

    登州海商总会来书,登州海产竞买大会,范阳卢氏的族人买下倭国铁xue的经营权

    初晴又拿起一张给我念了起来。

    山东七大氏族虽然号称门阀旗帜,但是在安史之乱中的表现。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因此相互之间的处事的态度,也大相径庭,

    与同样沦为平乱战场的太原的王氏范阳的卢氏荣阳的郑氏清河的崔氏和博陵的崔氏赵郡的李氏和陇西的李氏不同。

    范阳卢氏可以说是在损失最惨重的,因为安禄山是直接在他们的郡内起兵的,因此作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氏族之,范阳卢氏在第一时间就遭到残酷的清洗和镇压,以保证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史思明先降复自立为大燕皇帝,又对地方这些不安定因素进行了一次大清洗,然后史家兄弟内战拉锯,对这些拥有人口和资源的大户,进行了无差别的抄掠,后来官军克复范阳,对叛军最后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清洗,那些依附叛军而存活下来的族人,也遭到清算。但这还不算什么。

    由于叛军退走前,几乎把地方帮空了,因此几乎没有多少战利品,为了凑集将士们的犒赏,又以索敌为名,对民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掠,按照三六九等的户口,拷逼大户以自赎,凑不出足够钱的就成为贼逆,按照青壮老幼的差别和批次,被强行骨rou分离贩卖到海外去,范阳郡内的本家几乎被杀绝。除了在朝廷任职几位,以及少数寄寓外地,或者游学他乡的族人外,范阳当地几乎不存在卢氏这个大家族了。

    范阳卢氏的下场,对那些氏族门阀,多少有些切身的触动。为了复兴家门,不至于本家的宗嗣断绝,派人与我们这些新兴军功新贵们合作,多拓展一些门路,似乎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特别是这些年,从我的领地上赎买了不少族人回来,还需要更多的金钱。

    这些年清河崔氏,通过镇守颜真卿的关系,参加了安东的二路派遣军中,取得了对新罗诸国皮货人参的经营权;荣阳的郑氏也有一些旁系庶出子弟,通过郑元和的关系,送到我门下,在夷洲代理经营起了各种特色种植园,倒也有声有色。受影响最小的陇西李氏,则是很早就通过旁支姻亲之类的外围,参与了朝廷对西北商路的经营,直接挂在名下往来西域马帮驼队。至少有十几家,连郭昕的安西特遣军中,也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有的是为了追逐功名,有的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有的是为家族谋取更多的新出路,所谓富贵只在险中求,从某些角度来看,这些世家大族,虽然没有对历史潮流的先知先觉,但他们有足够古老的生存经验和传承,也拥有比别人更多的资源和底蕴。可以不断尝试更多的道路,以保证家族的延续,他们也比别人更经得起损失。

    倭国算是我的传统势力范围,如果没有我许可,他们连岸都别想登上去。

    让他们去好了

    我如下决定。

    我突然想起来崔光远似乎也在今天离京,这段时间我身边一下少了好多熟悉的面孔。我的五大长史,也多不在身边。

    魏方晋,已经恢复魏元通的本名,静边之乱爆前,他就已经去了西北,继续负责对吐蕃的经济渗透,主要是通过加强对边境的管制,控制一些诸如粮食铁器盐茶叶等对吐蕃的特定项目的出入,人为提高购置的成本,拉拢和诱使一些边境上小姓贵族,部落叛逃,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