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0章 李克用弃守忻州 李罕之趁火打劫 (第2/3页)
更是因为轻骑兵的尊严。他们居然不如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在前锋的数十名骑兵一咬牙,都掏出匕首刺在战马屁股上,前方的战马马蹄飞快的迈动,让人有一种马蹄不沾地,腾空飞起的感觉。 “长矛兵上”此刻的张翼的声音中多了一分轻松,皆因终于有六十多名长矛兵来到前方,他们努力的排成一列,虽然单薄,但足够让人放松松了口气的防线。 不过当张翼再次看到冲锋中的骑兵,心不由再次提起来。敌人的骑兵越来越快了,在沸腾的烟尘中,张翼甚至看到了冲锋在第一排轻骑兵那狰狞的面貌,还有那在阳光下寒光闪闪的骑枪。锋利的骑枪伴随着战马的颠簸,微微颤抖着,但任何人都知道,他刺向他的目标的时候,将会无比准确。 “长矛兵快”张翼的声音再次恢复了之前的那种仿佛被捏着声带的鸭子声,听到这种声音,所有河东军士兵也知道情况的危急。不过有些事情却是越着急却是越乱。 一名长矛兵推开他身前的长矛兵说道:“你应该到哪里去” 那名长矛兵却一推对方,怒喝道:“别乱跑” 旋即他们便愤怒的争吵起来。 更有十多名长矛兵手中的长矛纠缠在一起,长达四米的长矛让一众着急的长矛兵,想抽出自己长矛的难度更加大,于是矛越难抽出。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在另外一边的李嗣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上了船,仿佛平静的站在船头,观察着整个战场上的一切。不过如果有人现在看着李嗣源,就会发现他的拳头紧紧的捏住,紧张的汗水沾满李嗣源的手心。李嗣源,并非表面上的那么平静的。 “杀”谢彦章咆哮一声,胯下战马狠狠撞入长矛林中,三支长矛狠狠扎入胯下战马黑云的身体内,不过巨大的撞击力也让三名长矛兵不由闷哼一声,脸色涨红,其中一人甚至摔倒在地上。不过谢彦章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被抛了起来。 让人感到庆幸的是,河东军的长矛阵并不严密,谢彦章落在河东军阵上,撞翻两名措手不及的刀斧手。单薄的长矛防线,仿佛坚硬而脆弱的鸡蛋壳,是造成了十多名轻骑兵损伤后,迅速被突破。 “杀”元从军的轻骑兵怒吼一时间充斥在战场上,锋利的长矛不断扎入措手不及的河东军刀斧手体内。不时有不及拔出长矛的元从军轻骑兵被扑上来的河东军刀斧手斩下战马。 鲜血不断飞溅,落入代水中,变成淡淡的红色。惨叫声此起彼伏,刀剑入rou的声音不断响起。 不过伴随着后方的轻骑兵不断冲上来,巨大的撞击力无情的将部分河东军撞入代水中,穿着沉重甲胄的河东军士兵,不断哀嚎着,不过水火无情。孕育他们的母亲河代水,无情的将一名名本地出身的河东军士兵吞入谁中,唯有冒起的一连串泡沫,让人知道,一条生命被代水无情的吞噬了。 “上马”元行钦迅速捉住战机,状若疯狂的咆哮道。 传令兵迅速吹响号角,这次传令兵感觉浑身充满力气,恨不得将象征冲锋的号角声一直响起下去。刚刚退下来的轻骑兵不由兴奋起来,他们迅速翻身上马,向敌人发起冲锋。 现在整个河东军战阵一片混乱,在前方的河东军不知道该怎么办,后面有敌人,前面敌人又准备冲锋。有的士兵选择了转身防御,有的士兵选择了定住身形,抵挡元行钦的骑兵。但一个战阵需要的是一致协调性,混乱开始了。 骑兵顺利的撞入河东军已经混乱了的长矛战阵当中,进入了战阵中的轻骑兵放下骑矛,抽出腰间的障刀。短小的障刀在四米的长矛丛中如龙入海,被贴身了的长矛根本施展不开,轻骑兵翻身下马,将障刀刺入惊慌失措的长矛兵身体内。 “我投降” “我投降” 也许河东军不怕战死,但他们畏惧无情的屠杀。面对精于近身搏斗的障刀,而被近身了,还不如一根绣花针的长矛,战争的结果早已经从被对方轻骑兵接近了的时候已经注定了。 “撤退”听到此起彼伏的投降声,李嗣源闭上眼睛,一瞬间让人有一种迟暮老人的感觉。而现在李嗣源不过二十九岁罢了,正处于东方男人的黄金时期。 “将军,这……”李嗣源的亲兵队长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不如让我军士兵加快进攻速度,同时派船只过去,说不定能够接回一点兄弟。” 李嗣源缓慢的摇摇头,声音透着一股深深的挫折感。“没有用的继续如此下去,不过是让敌人得以追上来罢了让所有人都上船,水流而下。快速撤退。” “是”亲兵队长虽然不甘心,但他也知道,居然李嗣源作出决定,那就一定有他的理由,而且绝对比自己正确得多。 此战一千六百河东军士兵投降,同时李嗣源在雁门城中的五百名弓弩手也被堵住了退路,最终全体在一千精锐骑兵的包围下,明智的选择了投降。不过因为厮杀的关系,李嗣源得以逃脱,虽然事后李存焕让葛从周亲自统军,也不过是烧毁了一部分辎重,斩杀百余级。 李嗣源率领一万兵马一路退到唐林,但他接到的却是李克用下令他回合忻州兵马撤退到赤塘关的命令。 李嗣源不由仰天长叹,“父王这是将河东北部放弃啊还引鞑靼铁骑来这将成为一片焦土也不知道何年何日才可以再重拾河山” 李嗣源说罢,便翻身下马,含着泪,将一把黑泥土从地上掏起来,用麻布包裹。虽然李嗣源甚为不甘心,但他最后还是选择回合忻州兵马,加上代州带过来的兵马,一共一万八千人退往赤塘关,随同的还有上五万的百姓。 因为太过仓促,一路上水土不服、疲劳致病、遭遇野兽袭击、山贼、土匪趁火打劫不计其数。短短一条道路,便已经埋骨近三千,让人不胜唏嘘。锦衣卫乘势捉住机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