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_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三章 军事技术(第二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三章 军事技术(第二更) (第2/2页)

化。

    当然,雷霄霆没有忘记在报告中提到另外

    键,即德国利用帝国提供的关键技术,在消化吸收之f新与提高,展出更先进的战舰,从而对帝国海军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最后,雷霄霆提出了建议:关键技术都不得转让。

    因为雷霄霆是搞情报的,而不是搞技术的,所以他在评估报告中只提到了对德国海军极为关键的技术,而没有提到对帝国海军极为关键的技术。因此,到底哪些技术才算得上是关键,还需要相关的专家来做最后的鉴定。

    等到白佑彬看完了雷霄霆提供的评估报告时,陈锦宽还在沉思。

    数百年来,帝国海军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对与战舰,先进技术就是帝国海军强大的根源。比如,在其他国家都在建造风帆战舰的时候,帝国海军最先开始建造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铁甲舰;当各国海军都开始建造铁甲舰的时候,帝国海军则建造全钢制舰体的现代战列舰;而等到各国海军再次跟风的时候,帝国海军又开始建造统一主炮口径的无畏舰;随后,帝国海军还先建造了拥有四百毫米舰炮的战列舰,先开始建造快战列舰,先开始建造战列舰。几乎每一次海军的重大进步,帝国海军都走在了列强的前面。

    任何一任帝国海军元帅都非常重视先进技术,并且将其当作了帝国海军的命脉。

    说实话,真要出让某些先进技术,陈锦宽也不会答应。问题是,现在必须维护与德国的同盟关系,也就不能一成不让,总得让德国尝到点甜头。

    延年,你怎么看

    能卖就卖,反正我们也正在为战舰更新换代。卫延年耸了下肩膀,我征求了一些工程师,以及相关专家的意见,他们都认为德国希望获得的那些技术都不算先进。另外,我还联系了几位科学院与工程院的院士,还有一批造船厂与船舶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让他们对未来海军做一个前期评估,以便我们确定哪些是关键技术,哪些是次要技术,从而确定应该将哪些技术转让给德国,而哪些技术不能转让给德国。

    什么时候能够确定下来陈锦宽也没再罗嗦。

    尽快吧,一个月之内。抓紧办好这件事情。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又说道,另外,让严国荣直接负责这件事情,千万不要有什么疏漏,我可不想在未来的战场上遇到用帝国海军最先进技术打造出来的舰队。

    卫延年立即站了起来。我这就去找严国荣谈这件事情,等下过来叫你们去吃午饭。

    白佑彬也想起身告辞,可听卫延年那话的意思,他又坐了下来。

    这段时间你没别的事,负责帮严国荣处理好这份工作。陈锦宽朝白佑彬看了过来,前线作战的事情,我已经让卫延年去安排了。今后几个月,我们的兵力仍然要集中在太平洋上,进攻夏威夷与澳洲的行动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你也不用回前线了。

    白佑彬笑着摇了摇头,看样子,陈锦宽是准备给他放一次长假了。

    其实,技术问题是任何一名海军高层都必须重视的。陈锦宽拿起了放在茶几上的烟盒,当初,我们在向德国提供援助的时候,就全面衡量了转让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不过,现在看来,问题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严重。如果我们能够在几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十年之内,海军,乃至整个军事机构,以及战争面貌都将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时候再回看现在的这些技术,恐怕就不值一提了。

    关键技术白佑彬有点惊讶了,什么关键技术能够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自从火炮取代了刀箭,成为了海战的主要武器之后,虽然生了几次重大技术革命,比如蒸汽机取代风帆,钢铁取代木板,雷达取代望远镜,但是海战的基本面貌并没有生多大的变化,海战的基本战术也没有生多大的变化。

    要想彻底改变海战的面貌,就得出现取代火炮的新式海战武器。

    这个嘛,我也说不清楚。不过,你多与严国荣交流一下,如果我没有猜错,你的好几个师兄都参与了我们的这个计划。当然,你也要参与进去,毕竟未来不是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帝国,帝国海军的未来掌握在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手中。

    听到这,白佑彬猛然明白了过来。

    毫无疑问,帝国海军正在搞一个规模庞大,且影响深远的战略工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